寻子26年,她患癌离世,5年后,儿子回家,他俩竟是“好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7:21 2

摘要:2017年1月23日,凌晨3点多,徐剑锋从睡梦中醒来,鬼使神差地翻看起朋友圈。

文:朱小鹿

2017年1月23日,凌晨3点多,徐剑锋从睡梦中醒来,鬼使神差地翻看起朋友圈。

“好友”杨素慧的一条消息映入眼帘。

那是杨素慧的女儿8分钟之前,在朋友圈发的一条讣告。

消息显示:杨素慧患病离世。

一年前,徐剑锋偶然间看到杨素慧的寻子信息,加了对方的微信。

他怅然留言:一路走好,杨阿姨。

没成想,五年后,他被告知,自己正是杨素慧失散了31年的儿子。

2022年清明前夕,35岁的徐剑锋回到家乡浙江台州认祖归宗。

在母亲杨素慧的墓地前,他长跪不起,痛哭流涕。

我这一声妈妈,也是叫得太迟了。

(徐剑锋回到母亲墓前)

直到生死相隔才相见,这对母子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1987年4月,徐剑锋出生在浙江台州。

4岁前,他和母亲杨素慧、姐姐徐丽婵生活在家乡,日子过得平静温馨。

父亲徐普明在广州南方大厦做眼镜生意。

1991年,徐普明意外受伤。

杨素慧带着一儿一女离开家乡,到广州去照顾丈夫。

一家人住在海珠区石基村。

虽然每日粗茶淡饭,但一双儿女活泼可爱,日子过得平淡快乐。

但不久之后,这个家便遭遇到最黑暗的一天。

1991年6月5日早上,有两个男人把两个孩子从家中带了出去。

多亏有浙江的老乡在车上碰到,又把两个孩子带了回来。

这件事,把夫妻俩吓得倒抽几口凉气。

徐普明大骂杨素慧:

如果你再将小孩弄丢了,我就要你的命!

杨素慧一个人照看不过来两个孩子。

女儿不喜欢父亲,怕被暴脾气的父亲打骂,老喜欢跟着母亲。

夫妻俩当即分工,杨素慧看住女儿,徐普明看住儿子。

就在那天,他们分工之后,徐普明带着儿子去了南方大厦。

可后来,他一个人回来了。

杨素慧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问儿子哪里去了,没想到丈夫哭着说,他也不知道。

夫妻俩急忙转回南方大厦去找。

大厦后门卖彩票的阿姨告诉他们,有两个男人拉着一个小男孩走了。

当时,小男孩小脚蹭着地,不愿意跟他们走。

杨素慧懵了!

儿子这是让人贩子给拐走了!

前一刻,儿子还在眼前蹦跳,这会儿,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杨素慧哭着喊着,但已经唤不回儿子。

(小时候的徐剑锋)

自此,杨素慧像发疯一样开始找儿子。

她从幼儿园辞了职,每天在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走,见到流浪的人,就仔细辨认有没有儿子。

她印了海报和寻人启事,能贴的地方都贴了,见人就问,不停跟人说儿子的长相、穿着。

她去码头、去车站,见了公交车就上,从车窗向外看来看去,坐到终点再折回,一天不知道坐多少趟……

她不知道自己在干啥,饭点不知道吃饭,渴了找个路边的水龙头就喝。

那几个月,都是这样疯疯癫癫过来的。

而徐普明的举动,让杨素慧难以忍受。

没找几天,他就出去打麻将,说是这样可以忘掉丢失儿子的伤痛。

再后来,竟还劝杨素慧不要找了。

杨素慧猜测,儿子是不是让徐普明给卖了?

徐普明为什么不找儿子?

难道真让杨素慧猜对了?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徐普明道出了那天噩梦般的经历。

他带着儿子去了南方大厦,逛累了,父子俩就去了休息区。

有两个男人也跟着坐在了休息区。

其中一人递给他一支烟,没多久,他就没有了知觉。

醒来后发现,两个男人和儿子都不见了。

他脑子“嗡”地一下,一片空白。

回过神来后,他在大厦里到处找儿子,可哪里也不见儿子的踪影。

那天,他是流着泪回的家。

人贩子真是花样清奇,防不胜防。

即使徐普明经过了早上那一幕,还是没能绷住那根弦。

一个瞬间,儿子的命运被改写。

虽然报案,但破案又谈何容易。

他自责、度日如年,后来自暴自弃,每天出去打麻将,来逃避压力和愧疚……

(杨素慧和她的寻子牌)

对于人贩子怎么拐带的自己,认祖归宗后的徐剑锋,模糊忆起那天的情景。

父亲睡着了,那两个男人要带他上公园,说等他回来后,父亲就该醒了。

就这样,他被哄骗着离开了父亲。

时间一长,徐剑锋闹着要找父母,男子却一直敷衍他。

那天晚上,等两个男子睡着了,他偷偷跑了出去。

可他又累又饿,蹲在路边哭了起来。

两个男子找到他后,又将他带了回去。

后来,他又找到逃跑的机会。

这次,他悄悄从其中一人的口袋里摸出一把钱,光着脚,用手拎着鞋,出门朝着和上次相反的方向跑。

这次,两个男子没有找来。

他一路走一路用手里的钱买吃的,钱花完了,就从垃圾桶里捡东西吃,困了就睡桥底下。

他成了一个流浪儿。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他到了一个小渔村,碰到了养母。

养母看他饿着肚子,全身上下脏得不像话,便带他回家吃了饭,洗了澡。

养母问了他许多问题,问他家是哪里的。

但4岁的他根本说不明白。

当时,信息比较闭塞,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

在徐剑锋的记忆里,养母的和善,让他安心、有安全感。

但他一直知道,自己另有亲生母亲。

他住了下来,等着父母来找自己。

可谁曾想,自此,骨肉分离,一别就是一生。

(杨素慧外出寻子)

儿子丢失后的次年,徐普明回到浙江老家。

杨素慧将女儿送回老家,一个人留在广州继续找儿子。

她打过各种零工。

后来,在海珠上冲村附近开了家餐馆,赚点钱维持生活,也贴补找儿子的花销。

夫妻俩几乎不联系。

2000年,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可怜女儿徐丽婵,小小年纪就远离母亲,看着别人家大人疼孩子,只有羡慕的份儿。

母女俩的感情,渐行渐远。

在杨素慧偶尔回家,试图管教女儿时,女儿都会冷冰冰地回她:

你又没有管过我,你不要说我。

杨素慧觉得亏欠女儿,但嘴上,她什么也说不出来。

内心饱受折磨,苦长在了心里,岂是能靠说话说出来的。

儿子丢了,家也不成家了。

这种伤痛咬噬着家里的每个人,不管在哪儿,也不管白天黑夜。

杨素慧每天都盯着电视和报纸看,看到有寻亲消息,就格外留意;

哪里有寻亲活动,她也不会放过机会。

广东的所有城市我都走遍了,我还去了北京、贵州、云南、河北、江西、广西、江苏等省市,大小城市几乎都寻遍了。

2010年前后,她结识了“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燕子。

她还认识了孙海洋、杜小华,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

寻子之路上的“战友”。

谁有孩子寻家的消息,相互告知一下;

哪里有寻亲活动,结伴去散发自己孩子的信息;

他们一起谈孩子,去奔赴一个又一个希望,经历一次又一次绝望,抱头痛哭,然后再出发。

命运相连的他们,只有在一起,才觉得自己是父亲、母亲。

(杨素慧和她的“战友”)

当时,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刚建成。

但由于主要针对儿童,早前被拐,此时已成人的相关人员信息,库里并不多。

这一年,杨素慧的“小剑锋”23岁。

命运总在跟这对母子捉迷藏。

但杨素慧只要听到有一丝一毫对上特征的孩子,就会动身去看看。

一次次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心酸。

有一次,听说有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流浪到了江西,她听成了广西,结果她跑去广西。

之后,听到那个孩子已和父母团聚,她替他们高兴,也幻想着自己不久能和儿子相见。

她决定先在广西找找孩子。

在福利院、救助站里,她看到有的孩子残疾,这让她突然害怕起来,担心儿子会受伤害。

从此,她眼前总浮现出儿子很惨的样子。

她落下了心病,夜夜失眠,想起来就哭。

还有一次,别人告诉她,浙江有个孩子很像她的儿子。

杨素慧认定,那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丢失的儿子。

然而,当她去的时候,却被孩子的养家打了出来。

但杨素慧没有放弃,盯了这个孩子21年。

期间,她被养家打了五六次,最后一次被20多人追着打。

她跑到马路上,养家的人追到马路上,孩子的爷爷拿着锄头打她,孩子的姑姑拽着她头发打。

她的脸给打肿了,人躺在了地下,身上还被人一脚一脚踢。

但她还是不放弃。

孩子的养父母终于被她打动,同意做DNA比对。

遗憾的是,比对结果失败。

杨素慧也曾遇到抢劫,她死死地护住自己的环保袋,因为里面装有儿子照片和寻亲信息。

结果,为了这个袋子,她被劫匪在地上拖了很远。

面对一次次希望落空,她对着珠江大喊儿子的名字,再给自己鼓劲。

(杨素慧的丈夫徐普明)

这么多年来,无论多难,她都没有退缩过,总觉得自己有一辈子的时间,儿子总归会找到。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

长年累月的奔波操劳、失眠流泪,让她积劳成疾、抑郁成病。

2014年,她左眼突然失明,医院检查过后说,她是生生哭瞎了左眼。

这一年的年底,因为剧烈咳嗽,她去了医院,被查出患了肺癌,已经到中期。

眼看着杨素慧的身体日渐衰弱,志愿者们和她的“战友”将她寻子的故事告知了媒体。

希望可以借助媒体的影响力,帮杨素慧早日达成心愿。

2014年12月,《广州日报》对杨素慧的故事进行报道。

一经报道,志愿者们收到很多寻亲信息,还有对杨素慧身体状况的关心和提醒。

但是,疾病让她更加坚定了寻子的决心。

杨素慧将所有心思都用在找儿子上,她没有配合治疗,而是和时间赛跑,更迫切地去找儿子。

只要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她都毫不犹豫地赶过去。

病魔却无情地侵蚀着她的身体。

2015年4月,她背着药去河南参加寻子活动,身体不支倒下,还是在其他寻子妈妈的帮助下,才回到广州。

2016年3月,她去医院复查,医生给出“肺部肿瘤出现骨转移可能性大”的诊断。

孩子,你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做什么工作?还记得妈妈吗……

如果可以,我只求有生之年,能见孩子一面,听到他再叫一声:妈妈……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来得及?

杨素慧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广州某肿瘤医院,提出捐助5万元,并安排杨素慧入院治疗。

2016年4月15日,杨素慧在医院接受了手术。

(杨素慧女儿徐丽婵)

住院期间,杨素慧不想让女儿知道她的情况。

本来就亏欠女儿,倔强的杨素慧,不愿意再拖累她。

但女儿徐丽婵还是来到了她的身边。

谈起母亲,徐丽婵说早已原谅了母亲。

哪怕丢的是我,我妈也会这样子坚持找我。

在她成家生子后,更加能够理解孩子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

很庆幸,母女之间终于扫除嫌隙。

但对于徐普明,杨素慧至死不肯原谅。

志愿者们也加快了寻亲步伐,盼着能让她在有生之年实现心愿。

他们将杨素慧和儿子的信息从更多渠道扩散。

就在手术的隔天,徐剑锋打来电话,还发来自己的照片。

燕子和徐丽婵看了照片,因为照片角度问题,觉得不像。

待问起他身上的胎记,也没得到想要的答案。

双方都有点失落。

但徐剑锋,还是说要来看看杨素慧,喊他一声“妈”。

只是,后来因为出海耽搁,就错过了。

燕子曾回忆说,当时有太多的信息涌入,也有不少人说要来医院看看杨素慧,并喊她一声“妈”。

加上有的孩子有更明显的相像特征。

种种因素下,徐剑锋的信息淹没在人群中。

2016年下半年,杨素慧在燕子和其他志愿者们陪伴下,去了一趟惠州。

她们得到消息,那边有个孩子很像徐剑锋。

路上,杨素慧开始咳血,但仍提着心劲前往。

但此行,还是失望了。

这是杨素慧的最后一次寻子之旅。

其实,这次是距离徐剑锋最近的一次,只有几十公里。

(杨素慧在医院)

2016年12月,志愿者们得到消息:

有个男孩年龄符合,长相也相像,失踪前的信息也颇为相似。

他们联系徐丽婵为杨素慧采血。

结果,这次也没成功。

这是杨素慧最后一次采血比对。

2016年12月的时候,她给我打过电话,跟我说,自己快不行了,找孩子的事就麻烦我了。

以往我都会安慰她,但那次我没说,只是答应下来。

燕子深受杨素慧信任,甚至连杨素慧的治疗方案,都是她出面谈。

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她时间不多了。

命运弄人,母子就这样一次次错过。

2017年1月23日,春节前夕,寻子26年的杨素慧怀着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她的苦情寻子路,一直在延续。

按照她的遗愿,她的墓碑上刻着“寻子杨素慧”。

背面的碑文是她未了的心愿:到此愿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小剑锋……

(杨素慧的碑文)

志愿者们和她的“战友”接受她的嘱托,继续寻找徐剑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他们会将海报发在每一个可能的场合;

会在杨素慧的祭日和徐剑锋的生日,更新寻子讯息,把杨素慧的故事扩散出去;

会跟进相关机构、媒体寻找徐剑锋的进展。

就在杨素慧离世五周年之时,志愿者们将她的故事放在了网站的首页,并又一次借助媒体力量扩散出去。

被故事震撼,重庆警方尝试用现代技术再次寻找。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警方发现了徐剑锋。

2022年2月,徐剑锋的血样被纳入打拐DNA数据库。

2022年3月5日,徐剑锋的血样比对上杨素慧生前所采血样。

杨素慧的遗愿,终于得以完成。

徐剑锋在得知,自己就是杨素慧的儿子后,早已泣不成声。

35岁的徐剑锋,此时已娶妻生子。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养母。

养母很开明,一直都支持他寻找亲人。

如今,更是催促他去见亲人。

2022年3月15日,徐剑锋从广东出发,驾车1200多公里,回到家乡浙江台州,见到了父亲和姐姐,见到了亲戚们。

在亲人们的眼里,徐剑锋还是4岁时那个活泼机灵的“小剑锋”。

在母亲墓前,他抚着墓碑,喊着母亲,说她的“小剑锋”回来了。

他将墓碑上的“寻子杨素慧”改为“慈母杨素慧”。

一笔一划,他细细地写,似乎要将这31年的思念都写进去。

他还要按照家乡习俗,将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名字一同刻上。

姐姐徐丽婵给他看母亲的寻子日记;

亲戚们从各自家中找来杨素慧的照片;

徐剑锋也翻找出各种采访母亲的文章、视频。

他努力还原母亲各个阶段的样子。

(徐剑锋和亲人合影)

志愿者和杨素慧的“战友”们,将手里的海报郑重地铺在杨素慧的幕前,以此告慰他们的大姐。

让人动容的是,他们使劲往记者镜头里凑,想“借光”媒体,将自己孩子的信息更多曝光出来。

燕子是杨素慧寻子之旅的见证者。

对杨素慧,她们从陌生到熟识,最后如家人般陪伴。

当时她看起来40多岁,是一个很漂亮的妈妈。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眼睛是红的。

她声音不是很大,但我特别喜欢她的口音,喊我时尾音拖得长长的,就是一个小女子的模样。

最令燕子感叹不已的,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在寻子的路上,却是个多么坚韧和倔强的妈妈。

燕子说,是杨素慧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杨素慧50多岁离世,最后的26年,她的生命就是两个字——寻子。

认祖归宗后的徐剑锋,看到母亲寻子的很多报道后,哭得停不下来。

眼泪都流干了,心中五味杂陈,有遗憾、心酸、感动、伤心,什么滋味都有。

他在自家墙上贴满母亲的海报,以此来纪念母亲。

现在,他面临着选择,一边是自己的根,一边是自己的养父母。

但他表示,自己又多了一家亲人。

无论今后怎样,他和两边的亲人都会保持密切联系。

(寻子路上的杨素慧的“战友”)

燕子和志愿者们,经过多年奔波,终于见证了又一个“宝贝”回家。

志愿者们和杨素慧的“战友”们,还在继续寻找的途中。

到这里,故事讲完了。

但仍感觉有说不出来的悲哀。

愿天下再无拐。

盼严惩人贩子。

作者:朱小鹿&乐乐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来源:玩次拓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