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二哥和王小花就蹲在灶台边,一边烤腊肉一边对镜头说:“这味儿,城里人花三千块也买不到。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贵州山坳吗?
李二哥和王小花就蹲在灶台边,一边烤腊肉一边对镜头说:“这味儿,城里人花三千块也买不到。
”
没人知道王小花是侗族姑娘,她说话带着山里的尾音,直播时总把“卖”字说成“卖得”,可就是这口音,让八十六万粉丝愿意等她讲完一整段家常。
她不是网红,是背着竹篓走三十里山路来发货的姑娘,弟弟上大学的学费,全靠她直播间里一箱箱腊肉撑着。
李二哥呢?
二胎女儿刚满月,他没请月嫂,半夜换尿布的间隙还在剪视频,说“孩子以后得知道,她爸不是靠拍农村博同情活下来的”。
他们不讲情怀,也不喊口号。2月那场腊肉专场,58万销售额背后是连续七天没睡整觉——王小花在冷库清点货品时冻得手指发紫,李二哥蹲在快递站门口,一个一个核对单号,怕漏了谁家的腌肉。
没人知道他们凌晨三点还在对账,更没人知道,抖音给的“乡村守护人”认证,是他们自己跑三趟县城才申请下来的。
你以为他们在卖农产品?
其实他们在卖一种被遗忘的诚实。
现在全网八成三农号都在拍“农民吃苦”,可他们拍的是老人怎么腌一坛肉要等三个月,是深山小学的孩子用铅笔头在本子上画腊肉的形状。
那条“送温暖”视频爆了280万播放,不是因为煽情,是因为镜头里那个小女孩,把发霉的饼干悄悄塞进书包,说“老师说,这个能带回家给奶奶吃”。
行业说三农内容同质化,增速腰斩,可他们没跟风拍“逆袭人生”,也没学别人哭穷卖惨。
王小花注册了“侗乡二花”商标,李二哥在老家盘下个旧厂房,说要自己做腊肉、做侗布、做酸汤鱼料包。
不是为了当老板,是怕哪天平台一改算法,他们连卖腊肉的路都被堵死。
你刷到的每一个“真实农村”,背后都有人拼了命地活着。
他们不靠流量吃饭,是靠手艺、靠凌晨的灶火、靠把一箱箱腊肉当成孩子的奶粉钱在扛。
别再说农村没人了。
有人在,而且比你想象的更清醒、更硬气。
来源:笑笑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