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一段泰国导游威胁游客的视频就在网上炸了锅:导游当着一车人的面指着游客叫嚣“不购物就让你上不了车”“今晚别想回中国”,那嚣张劲儿看得人火冒三丈。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导游不仅是中国人,还是个没资质的惯犯,好在最后大使馆出手,才算给游客讨回了公道。
老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这话在出境游里真是被验证了无数次。
尤其是这两年东南亚旅游热起来,不少人盯着“低价游”广告心动,可殊不知,那些看似划算的行程背后,藏着多少糟心事。
10月13日,一段泰国导游威胁游客的视频就在网上炸了锅:导游当着一车人的面指着游客叫嚣“不购物就让你上不了车”“今晚别想回中国”,那嚣张劲儿看得人火冒三丈。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导游不仅是中国人,还是个没资质的惯犯,好在最后大使馆出手,才算给游客讨回了公道。
事情得从游客报名的那个“泰国低价团”说起。现在国内不少平台都能刷到这类广告,“几千块钱玩转泰国”“包机票住宿”,听起来特别诱人,这位发视频的网友就是冲着这份划算报了名。
可等飞机落地泰国,跟着导游上了大巴,他才发现自己掉进了坑里——这哪儿是旅游团啊,分明是个“购物团”。
刚开始导游还装得挺客气,一口一个“家人”,劝大家“出来玩难免带点特产”,可游客们心里门儿清,那些乳胶枕、首饰自己根本用不上,也就没怎么买。
眼看着购物点一个个逛过去,游客手里的袋子没见多,导游的脸也越来越沉。等到大巴快开到一家专门对接“零元团”的商店时,导游彻底撕破了脸。
他站在大巴过道里,语气硬得像石头,逼着所有人必须进商店消费。有游客忍不住反驳了几句,说“我们是来旅游的,不是来购物的”,这下可把导游惹毛了。他指着那名游客的鼻子,声音大得整个车厢都能听见:“我告诉你,一会儿到地方你就别想上车!”见有人拿出手机拍视频,他又冲过去指着拍摄者吼:“把视频删了!今天我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这段不到两分钟的视频一传到抖音、微博,立马就爆了,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很快破了千万。网友们都气坏了,有人留言说“这种黑导游就专挑自己同胞坑,太恶心了”,还有人担心“游客在国外孤零零的,真被刁难了可怎么办”。
好在当时同车的其他游客赶紧劝和,冲突没再升级,最后整个旅行团总算安全回了国。但大家心里的疑问没断:这导游到底是谁?他真有能耐不让游客回国?
没想到泰国官方的动作还挺快,10月14号就成立了调查组,泰国旅游警察第一局代理局长颂差还亲自带队查这事。
顺着游客提供的线索一查,涉事导游的身份很快就曝光了。让人意外的是,这导游姓李,手里拿的是中国护照,地道的中国人。更离谱的是,泰方查出他根本没有泰国合法的导游资质,而且还是个有“前科”的惯犯。
七年前,李某就因为带游客去买乳胶枕,辱骂拒绝购物的游客,搞强制消费,被泰国警方抓过,当时雇佣他的旅行社负责人也一起被拘留了。
谁能想到,七年过去,他换了家旅行社,照样在泰国干着非法导游的勾当。说白了,他这么嚣张,就是因为游客购物少,他拿不到回扣。这事儿一挖,出境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露了馅:国内中介用超低价把游客招过来,再转包给泰国本地没资质的小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就找李某这种非法导游带团,靠安排购物点拿高额回扣,一环扣一环,把游客当“摇钱树”。
10月14号当天,泰国警方就把李某抓了,雇佣他的旅行社两名负责人也没跑掉。按照泰国的法律,外国人在泰国非法当导游,最高能判2年监禁;旅行社违规聘用,不仅能判2年,还得罚50万泰铢,差不多相当于10万人民币。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阿特功·西里拉达雅功都怒了,说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必须重罚,不能砸了泰国旅游的招牌。
这边泰国警方动手,中国驻泰大使馆也没闲着。
10月14号晚上,大使馆就发了公告,把事儿说得明明白白:涉事导游是中国籍,在泰国没有合法资质,威胁游客就是为了逼大家购物拿提成,现在泰方已经在查涉事旅行社了。
公告里还特意给游客划了红线,提醒大家千万别信“低价游”,报团得找有出境游资质的正规旅行社,签正规合同。除此之外,使馆还把泰国旅游警察热线1155(有中文服务)、报警电话191这些求助渠道都公布了,还给了使馆自己的联系电话,就怕游客在当地遇到事儿没人帮。
其实中泰两国早就签过《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专门说要一起管旅游市场,维护秩序。
这次使馆能这么快介入,就是这个合作机制在起作用。现在李某和旅行社的人都被抓了,等着他们的肯定是法律的严惩,这场“威胁回国”的闹剧也算告一段落了。但这事儿给所有打算出境游的人都敲了个响警钟,那些该注意的事儿可真不能马虎。
想想都知道,机票、酒店、吃饭哪样不要钱?那些远低于成本的旅游团,怎么可能不藏猫腻?无非就是靠强制购物、加自费项目把钱赚回来。所以报团的时候,一定要找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正规机构,别轻信社交媒体上那些“私家团”“尾单团”的宣传,看着便宜,实则全是坑。
行程里有几个景点、住什么标准的酒店、要去几个购物点、每个点待多久,这些都得写进合同里,而且必须注明“无强制消费”。付了钱之后,正规发票、付款凭证都得收好,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证据。
要是导游逼着购物、出言威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别硬碰硬,然后悄悄用手机录音、录像,把现场情况记下来,聊天记录、消费单据也都存好。当场可以打泰国的旅游警察热线1155,或者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电话求助,回国之后还能打12345或者12315投诉。
这次的事儿虽然解决了,但它暴露的跨境旅游监管漏洞还在。毕竟国内中介和境外黑旅行社的勾结挺隐蔽,要彻底管到位,还得靠中泰两国联手查、从严罚。但对咱们普通游客来说,最实在的保护还是自己擦亮眼睛。
说到底,旅行是为了放松开心,不是为了找气受、当“冤大头”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注: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立删。
来源:君子言念音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