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野千里,满是金黄,稻菽飘香,丰收在望。秋天的朔州,在四季的第三个篇章里,铺展开一幅幅绚烂多姿的壮美画卷。恒山山脉腹地的应县大地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今天我们随镜头去白马石乡的万亩黄芪种植基地去探寻那里独有的丰收色彩。
沃野千里,满是金黄,稻菽飘香,丰收在望。秋天的朔州,在四季的第三个篇章里,铺展开一幅幅绚烂多姿的壮美画卷。恒山山脉腹地的应县大地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今天我们随镜头去白马石乡的万亩黄芪种植基地去探寻那里独有的丰收色彩。
在应县白马石乡的黄芪种植基地,在这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沟沟壑壑之间,满是劳作的农人,大家分工协作,采收、分拣黄芪,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秋日里最鲜活的丰收图景。
药农们挥舞着工具,小心翼翼地将一根根生长了5年以上的黄芪从土壤中挖出,黄芪特有的药香伴随泥土气息弥漫山间,传递着丰收的信号。据了解,基地每日采收黄芪约1000斤,而这样的忙碌将持续两个多月。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副经理岳德录说,公司种植了3万多亩,今年准备采收1500多亩5年以上的黄芪,从9月中旬采收到11月中旬。这里早晚温差比较大,适合种黄芪。
应县地处恒山山脉腹地,北纬39°黄金气候带赋予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为黄芪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种植黄芪已有1500多年历史,当地坚持仿野生种植模式,不使用化肥农药,从源头保障了黄芪的绿色安全。应县把黄芪产业作为山区农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不断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分散的农户抱成团、分散的资金进行捆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种植黄芪面积达12万多亩,让一根根黄芪将经过产品创新和链条延伸,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致富良方”。
丰收的喜悦不仅来自田间地头,更来自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在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也是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修剪黄芪枝条,保留主干、去头去蒂,将黄芪修剪成节条,分类码放在一侧,整个厂区都飘满了沁人心脾的药香味。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文介绍,通过基地集中采收与收购周边农户产品相结合的模式,每日采收黄芪可达两万斤左右,由于采用的是“人种田养”的模式,黄芪品质极佳,其皂苷含量超国家标准三倍以上,目前已经和天津、安徽、广州等地的多家药厂提前签订订单。今年,计划采收黄芪60万斤左右,按照等级进行销售,部分黄芪进行切皮,提取。
2023年,黄芪正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应县立足黄芪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绿色有机循环发展理念,正全力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一体化产业链,推动黄芪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跨越。
编辑:段海金
复审:李池
终审:杨强
来源:山西画报朔州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