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校毕业生 山东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5:56 1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精准对接202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强化就业服务供给与就业政策落地,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决定共同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精准对接202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强化就业服务供给与就业政策落地,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决定共同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就”选山东 “职”等你来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0月—2026年7月期间,针对2026届高校毕业生密集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服务机制,实现就业服务对在校大学生的全面覆盖。

三、活动内容

活动构建“1+6+13”服务模式,即以各高校普遍建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为核心载体,通过“6进校园”路径推进落实,开展13项具体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服务网络,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政策宣传进校园

1.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政策清单重点涵盖就业资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档案转递等人才流动政策,虚假招聘、求职陷阱等风险案例提示等。政策清单应明确政策内容、经办机构、经办流程,确保高校毕业生“看得懂、算得清”。

2.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发布政策公告、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号、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主动对接驻地高校需求,组织专家、导师深入校园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开展“齐鲁青未了·职路正当时”系列巡回宣讲、“人社局长进校园”等活动。

(二)招聘服务进校园

3.积极挖掘优质岗位资源。动态归集发布岗位信息,重点涵盖本地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招用工信息,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等公共部门岗位信息,以及科研助理、实习见习等岗位信息,及时向驻地高校提供。同时加强招聘信息审核,确保岗位信息真实有效。

4.轮动组织举办招聘活动。重点依托“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系列活动,有效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合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招聘对接服务。高质量组织“职通央企国企”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活动,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央企国企岗位,健全优化“职通央企国企”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就业指导进校园

5.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主动与驻地高校对接,组织优秀求职能力实训讲师,进校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聚焦大学生求职就业基础性、通用性环节,围绕自我认知、求职能力、实战体验开展实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求职意愿和能力。

6.组织寒暑假“高校学子看家乡”活动。结合区域特色与当地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高校学子代表“进企业、进园区、进院所、进展馆、进社区”等活动,吸引返乡学子看发展、亲实践,沉浸式感受家乡变化和引才诚意,促进青年人才吸引集聚数量、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率“双提升”。

7.开设“才聚齐鲁·职面未来”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聚焦职业规划、求职策略、能力提升、形势政策、劳动权益保障等主题,打造一批名师金课,通过公益直播课的形式集中开展就业指导线上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顺利开启职场第一步。

(四)创业服务进校园

8.实施“创梦护航”创业陪跑服务。遴选一批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按照“一项目一建档”原则,量身定制陪跑计划,提供政策服务、创业培训、导师陪伴、载体孵化等全要素服务,切实提升创业成功率。

9.鼓励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省内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系统性、多元化”的孵化服务。

(五)职业培训进校园

10.创优“学技能好就业 送技能进校园”品牌。积极构建大学生“新职业引领、新技能驱动、新场景支持”专项培训活动,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及民生服务保障等新职业新业态,开展应用技能类培训,创新组织实施校园微培训项目,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11.开展“创培在身边”公益服务活动。组织创业培训师资服务团队“进校园”,广泛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利用线上培训平台、创业虚拟场景等资源,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公益创业培训服务,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广泛搜集整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组织分享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六)困难帮扶进校园

12.落实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毕业生、特困人员毕业生、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以及在学期间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简化申报程序,加快资金拨付,确保政策应享尽享。

13.开展人社局长结对帮扶活动。选取部分就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组织驻地人社局长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向服务。根据结对院校毕业生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针对性筛选、推送岗位信息,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创业辅导等服务。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要手段,高度重视,紧密协作,细化工作措施,创新思路举措,丰富服务内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切实提升就业服务精准性,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强化活动实效。各高校要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作为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就业资源聚集能力、深化就业育人教育的重要工作抓手,科学规划、加快建设、高效运用,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增效。各市要统筹力量,主动对接联系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驻地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打造就业服务进校园主阵地。对毕业生规模较大、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低的高校,倾斜活动支持力度,并及时跟踪活动情况,做好后续服务支持。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市要结合通知内容,及时制定本地工作安排计划,充分依托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活动预告、做好跟踪报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要及时总结活动成效、创新做法,讲述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故事,营造全社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来源:临沂市人社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