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失去中国=失去半壁江山!美国大豆出口遭重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5:12 1

摘要:今年1至9月,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悄然生变。美国粮食运输船在中国港口靠岸数据断崖式下跌,自7月起更陷入"零靠岸"困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美三国运输船月均到港超40艘,90%载运大豆。作为美国最大农产品出口品类,245.8亿美元的大豆贸易中,中国曾占据半壁江山

今年1至9月,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悄然生变。美国粮食运输船在中国港口靠岸数据断崖式下跌,自7月起更陷入"零靠岸"困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美三国运输船月均到港超40艘,90%载运大豆。作为美国最大农产品出口品类,245.8亿美元的大豆贸易中,中国曾占据半壁江山,而今市场转向已成定局。

大豆行业是以大豆为核心,涵盖种植、加工、仓储、运输和贸易等环节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根据加工方式与用途不同,主要分为大豆种植业、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饲料业四大领域。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各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种植端向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并推广环保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加工端则向多元化和高端化演进,从传统豆粕、豆油延伸至大豆蛋白、磷脂及植物肉等功能性高附加值产品;流通环节依托冷链物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提升保鲜能力和资金流转效率;消费端受健康饮食理念驱动,无公害、绿色、有机及非转基因大豆制品需求持续上升,品牌化趋势显著。

全球大豆主产国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具有显著季节性特征。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主要生产国在不同时间段种植和收获,形成互补供应格局。例如,巴西种植期为9月至次年1月,收获期为1月至7月,而美国种植期集中在4月至6月,收获期为9月至11月。这种时间错位有助于平衡全球市场供应,避免单一季节供需失衡。此外,阿根廷二季作物进一步增加供应灵活性,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也为全球大豆生产贡献了多元化格局,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呈现出出口与进口高度集中的特点。

在出口方面,巴西、美国、阿根廷和巴拉圭是主要出口国,其中巴西占据主导地位,预计2025/26年度出口占比达59.6%,美国以24.7%位居第二,阿根廷和巴拉圭分别占3.1%和4.1%。全球大豆出口总量预计同期增长2.3%至1.88亿吨,但因美国种植面积减少及生物燃料政策推动国内压榨需求上升,整体增速有所放缓。

进口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进口国,预计2025/26年度进口占比高达60.1%,远超其他地区,欧盟、东南亚和墨西哥分别占22.8%、7.6%和5.9%。全球进口总量预计同比增长4.5%至1.86亿吨,但仍较此前预测下调,主要受部分国家需求预期下降影响。整体来看,全球大豆供需呈现紧平衡状态,中国对市场价格波动尤为敏感,关注主要出口国生产和政策变化以及进口国需求动态至关重要。

未来三年,大豆行业的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三方面。政策层面,《大豆振兴计划》《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等多项战略持续推进,重点支持东北、黄淮海等主产区扩大种植面积并优化结构。地方专项补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增强产能稳定性。技术革新成为核心动力,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育种显著提升单产水平,智能农机结合卫星遥感实现自动化低损耗作业。深加工技术突破推动大豆向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材料领域拓展,大幅提升附加值。

中国大豆产业链呈现“上游依赖进口、中游集中压榨、下游多元应用”的格局,国产大豆产量虽稳步增长,但仍需大量进口满足需求,主要来源为巴西和美国。中游加工以压榨为主导,下游应用广泛分布于食品、饲料、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压榨需求仍是最大消费方向。

当前竞争格局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国内市场龙头企业面临主力资金净流出压力,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传统模式的信心不足,而具备区域资源优势或政策扶持背景的企业表现更优。全球层面,巴西稳居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继续主导进口市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企业正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强化仓储管理应对潜在风险。

商业模式方面,头部企业正向科技驱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综合模式转型,加大设备投入并引入精准农业技术提高产出效率。低温压榨和生物燃料转化技术提升副产品增值空间,碳足迹追踪系统和ESG评级体系建设成为获取国际订单的重要工具。技术与绿色双轮驱动正在重塑行业盈利逻辑。

2025年大豆行业面临多项技术革新与政策影响。技术层面,智能播种系统提升土地利用率,基因编辑育种增强抗逆品种亩产,物联网监控降低存储损耗,提高供应链稳定性。政策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并支持多元化油脂战略,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将对未来种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中美贸易磋商进展、美国生柴政策调整及国内豆粕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都将影响国内外供需平衡与价格走势。

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四个方向:一是科技创新深度渗透全产业链,推动精准农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加工成为主流;二是产业链整合加速,具备一体化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ESG合规性、碳足迹管理和非转基因认证成进入高端市场门槛;四是国内市场结构优化,国产大豆转向食品用途,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蛋白需求,形成“内外有别、功能分区”格局。总体而言,随着全球粮食安全战略深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大豆产业将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