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五载深耕沃土 绽放青春之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15:58 1

摘要:如何为青少年筑牢法治之基?永安市交出了一份新答卷。通过校园模拟法庭、法治VR体验……让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可感、可触、可用的生动实践。自“八五”普法以来,永安市聚焦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求,以“三三三”机制为抓手,着力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努力为青少年

如何为青少年筑牢法治之基?永安市交出了一份新答卷。通过校园模拟法庭、法治VR体验……让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可感、可触、可用的生动实践。自“八五”普法以来,永安市聚焦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求,以“三三三”机制为抓手,着力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筑坚实法治防线。

聚焦“三个到位”

高站位谋划法治宣传教育

聚焦责任到位

制定全市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大力开展“推动与法同行常态化 助力法治永安高质量”专项行动,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同部署、同考核,推动相关单位对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履好职、尽好责。

聚焦力量到位

牵头推进“六个一”工程,即组建一个志愿律师团、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开通一个求助绿色通道、配备一名律师法治辅导员、培养一名法治骨干教师、每年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活动。在全市35所中小学配齐配强律师法治辅导员,聘任116名干警兼职学校法治副校(园)长,汇聚起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聚焦协同到位

着力打造市乡村三级覆盖网络。在市级,政法部门、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结合“送法进校园”,有针对性地宣讲与青少年成长相关法律法规;在乡镇(街道),司法、公安、法律顾问等普法队伍深入重点村(社区)、重点家庭户,集中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在村(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以入户“拉家常”的方式,摸排青少年家庭状况,开展针对性精准普法。

打造“三个平台”

高质量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打造“法治实践”平台

利用暑假期间,联合政法各部门举办“欢乐暑假 与法同行”“法治护航 青春飞扬”等主题法治夏令营活动。打卡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观看预防校园欺凌法治宣传片,参与法治谜语竞猜和法治VR体验;通过“模拟法庭”扮演法官、公诉人、律师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庭审判……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改变以往刻板的说教学法模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学法的兴趣。

打造“品牌创建”平台

深耕“初心护童 关爱明天”“暑期法治夏令营”“关爱青少年 共享法治蓝天”“燕安有我”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选拔培训“雏燕讲解员”25名、组建“雏燕蒲公英”青少年普法志愿者队伍2支,开展各类法治实践活动。永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信息被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民主与法制网”、省司法厅《司法行政动态》、微信公众号“清朗天空”等平台刊登。

打造“法治文化”平台

先后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永安一中、巴溪湾小学等中小学“法治文化长廊”,完善禁毒馆等阵地,高标准打造三明市首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以及“未成年人+生态”户外法治教育基地2个、未成年人普法主题公园7个,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搭建平台,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2024年,三明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获评“福建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推进“三个深化”

高标准落实法治宣传教育

深化“特色式+普法”

永安市创新将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红色法治基因融入到法治教育、文化建设、研学宣教之中。着力培育一批“红色蒲公英”普法宣讲志愿者,大力开展“蒲公英+红色文化”“蒲公英+研学宣教”等法治实践活动,吸引一批批来自全省各地院校师生、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研学,年均突破8万人次。

深化“新媒体+普法”

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辟青少年法治教育新阵地,创新开设《平安永安·法治进行时》普法类广播栏目,政法各单位及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等24家单位领导轮流做客直播间,在线答疑解惑、普法释法,累计开播70期,近20万名网友在线收听收看。同时,以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为原型,制作《永安市违法青少年忏悔录》警示教育微视频、《一念之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微电影,改编制作的《你笑起来真好看》被中央、省、市各大媒体采用推介。

深化“八挂一+普法”

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永安市凝聚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团委、学校及村(社区)八方合力,成立未成年人帮教小组,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落实一对一帮扶,通过定期走访、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组织志愿活动等,教育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下一步,永安市将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建设,持续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推动法治信仰牢牢镌刻于青少年心中,护航青春在法治道路上绽放光彩。

新媒体编辑:邓怡虹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