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十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水平,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维护金融稳定及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聚焦辖区热门避暑景区人员密集、金融知识需求多元特点,开展“存保十年渝你同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在《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十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水平,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维护金融稳定及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聚焦辖区热门避暑景区人员密集、金融知识需求多元特点,开展“存保十年渝你同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精准谋划:三大特色构建宣传“强引擎”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锚定涪陵武陵山、武隆仙女山、丰都南天湖、石柱黄水四大避暑胜地,针对“本地常住居民+季节性游客+服务商户”的三元式人群结构,以“特色化、精准化、协同化”为核心理念,确保宣传活动靶向清晰。
强化统筹协调,凝聚“1+N”宣传合力。通过综合评估网点覆盖、基层服务能力与群众口碑,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选定邮储银行作为牵头银行,构建“1家牵头行统筹+N家参与行联动”机制,依托“金融村官”队伍,组建宣传小分队,实现“一村一触点”,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良好宣传格局。
锚定主题内核,传递“十年守护”民生温度。通过梳理《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十年来辖区典型案例,让“十年守护”看得见、摸得着。如在宣传中融入“某乡村老人因了解存款保险制度,放心存入养老钱,免受财产损失”等真实故事,使政策宣传更贴近生活。
推行订单式宣传,实现“按需供给”精准触达。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商户座谈等方式摸清群众需求,针对三大群体定制宣传“菜单”:对本地老少居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存保宝”卡通形象,重点讲解“养老钱存在银行安不安全”“存款保险怎么赔”;对避暑游客,聚焦“异地存款是否受保障”等问题,在景区售票处、酒店前台发放存保宣传折页,并结合旅游场景因地制宜讲解;对景区商户,重点讲“经营性存款保障”“资金周转时存款安全是否受影响”,帮商户算清“安全账”。真正实现“群众想了解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大幅提升宣传实效。
多元拓面:四大形式打造宣传“全覆盖”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指导辖区银行机构结合避暑景区场景特点创新宣传形式,让存款保险知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一是摆摊设点:打造“看得见、找得到”的固定阵地。在避暑景区人员密集地段,设立“存保宣传固定点位”,宣传期间共发放宣传折页4000余份,覆盖群众7000余人次。二是走村入户: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流动宣传。指导银行机构组建“存保宣传流动小分队”,用脚步拓宽宣传半径,把知识送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截至活动结束,共计走访40多个村落,入户覆盖1900余人次。三是身边人讲存保:用“信任感”破解宣传“距离感”。邀请群众熟悉、信任的人,如村干部、乡村教师等担任“存保义务宣传员”,让政策宣传从“官方语言”变成“邻里家常”,让存保知识“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四是文娱活动融宣传:让“知识传递”变成“快乐体验”。指导银行机构将存保宣传与文娱活动结合,让群众在“玩中学、乐中记”。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组织邮储银行涪陵分行在武陵山镇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邀请武陵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开展“身边人”讲存保宣传,通过三句半、情景剧、文艺舞蹈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存款保险知识。
长效渗透:构建“持续学、分散传”的知识传播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指导辖区银行机构建立“长效传播机制”,让存保知识从“集中灌输”向“日常渗透”转变,真正融入群众生活。
一是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打造学习资源库,以发布宣传短视频、在银行网点放置宣传折页等形式,让知识触手可及。二是在“身边人讲存保”的基础上,指导银行机构开展“存保宣传志愿者”培育计划,志愿者涵盖村民、商户、游客等,通过培训交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一人带一片、一片传一村”的传播效应。三是指导银行机构将存保知识嵌入群众日常场景,让“无形宣传”无处不在,引导网点柜台工作人员办理存款业务时,主动说一句“您这笔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存款保险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中国人民银行涪陵分行)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