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六点的闹钟刚响,手机屏幕就亮起了屈老师发来的行业资讯——这场景像极了过去半年里无数个清晨的重复。没有夸张的“暴富密码”,没有“稳赚不赔”的承诺,有的只是准时推送的政策解读、市场动态,还有那句总在结尾的“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作为跟着屈老师学习小半年的普
凌晨六点的闹钟刚响,手机屏幕就亮起了屈老师发来的行业资讯——这场景像极了过去半年里无数个清晨的重复。没有夸张的“暴富密码”,没有“稳赚不赔”的承诺,有的只是准时推送的政策解读、市场动态,还有那句总在结尾的“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作为跟着屈老师学习小半年的普通投资者,今天想说说心里这份朴实的感谢。
从“云里雾里”到“心里有底”
刚接触投资那会儿,我像只没头苍蝇。看K线图觉得像天书,听新闻联播里的经济术语像听外语,连“市盈率”“MACD”这些基础概念都分不清。直到遇见屈老师,他总能用最接地气的例子把复杂知识揉碎了讲。
记得有次直播讲“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他举了个卖包子的例子:“假设你开包子铺,央行说‘钱多了’,大家手里钱变毛,可能就会多买几个包子,你生意好了,股票可能涨;要是央行说‘钱紧了’,大家捂紧钱包,你包子卖不动,股票可能跌。”就这么三言两语,我突然明白了那些高深术语背后的逻辑。
现在翻看以前的笔记,密密麻麻记着屈老师常说的“三看原则”:一看政策风向,二看行业趋势,三看企业基本面。这些话听着简单,却像给我装了副“投资眼镜”,至少现在看新闻、选标的时,心里不再发慌。
“慢就是快”的耐心课
最让我触动的,是屈老师总挂在嘴边的“慢就是快”。有次我急着追热点,看到某板块连续涨停,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凌晨三点给投研助理发消息问能不能跟进。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屈老师在直播中就说:“投资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有的热点现在追进去,可能赚快钱,但要是跌下来,心态崩了,反而容易亏大钱。”
他接着说:“我见过太多人,今天追这个,明天换那个,最后钱没赚到,倒把自己累得够呛。咱们普通投资者,与其当‘追风少年’,不如当‘种树人’——选好行业,选好公司,慢慢等它长大。”
这话像一盆凉水浇醒了我。现在我的账户里,没有那些“妖股”“概念股”,取而代之的是几家我调研过、了解过的企业。虽然涨得慢,但心里踏实。
“风险”二字,他说了千百遍
屈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对风险的敬畏。每次直播结尾,他都会重复那句“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每次发资料,都会用红字标出“风险提示”。
有次我在直播中回复:“屈老师,您这么谨慎,是不是怕我们亏钱怪您?”他认真回道:“我当老师的,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投资顺利。但市场有风险,这是客观规律。我能做的,就是把风险说清楚,把方法教明白,剩下的,得靠你们自己。”
这话让我突然明白:好的投顾,不是“带你赚钱”的人,而是“教你避坑”的人。
普通人的投资,需要这样的引路人
现在回头看,跟着屈老师学习的这半年,我没赚到“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对市场的敬畏,对风险的认知,还有那份“慢慢来,比较快”的耐心。
投资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但有屈老师这样的引路人,至少我们不会走偏。他像一位老农,不追求庄稼一夜长高,而是耐心除草、施肥,等着秋天收获。
最后想对屈老师说句心里话:您发的那些资料,我每条都看;您说的那些道理,我记在本子上;您提醒的风险,我都放在心里。或许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一定是最感恩的那一个。
投资路上,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的福气。
(本文不涉及任何收益承诺,仅表达对屈长江老师的个人感谢)
来源:国小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