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A股市场呈现“权重护盘、题材分化”的震荡格局,截至中午收盘,上证指数微涨0.1%守住3869点,深市三大指数窄幅波动,科创50指数受半导体板块拖累跌0.55%;港股市场则全面反弹,恒生指数涨1.21%收复25700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18%,科技与消费板
今日A股市场呈现“权重护盘、题材分化”的震荡格局,截至中午收盘,上证指数微涨0.1%守住3869点,深市三大指数窄幅波动,科创50指数受半导体板块拖累跌0.55%;港股市场则全面反弹,恒生指数涨1.21%收复25700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18%,科技与消费板块形成合力推动指数企稳。两市资金呈现“高低切换”特征,低位医药、消费板块获避险资金加仓,而前期强势的稀土、军工等资源品及科技赛道遭遇获利抛压。
驱动逻辑上,A股分化主因外部政策扰动与内部资金再平衡,美国对海事、造船领域限制加剧科技板块担忧,资金转向医药(ESMO会议临近)、消费等防御性板块;港股反弹受益于政策敏感型赛道回暖,建材水泥股因出海盈利改善预期上涨,消费板块受内需提振及节假日效应催化,科技股在短期调整后吸引逢低资金。
A股市场日内分化加剧,上证指数早盘高开后维持震荡,午盘收涨0.1%报3869.25点,深证成指持平,创业板指涨0.22%。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但成交额显著缩量至1.28万亿元,较前一日减少4010亿元,显示资金观望情绪升温。科创50指数逆势下跌0.55%,半导体、光刻机等科技细分赛道抛压集中,与主板蓝筹的抗跌形成鲜明对比。
港股市场迎来反弹行情,恒生指数半日涨1.21%报25749.6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18%,科网股普涨。南向资金早盘净流入超30亿港元,重点布局建材、航空等政策敏感型板块,带动基建产业链活跃。
防御性消费与医药板块领涨:A股医药生物板块涨1.60%,创新药方向掀起涨停潮,主要受10月17日ESMO会议即将召开的预期催化,机构提前布局创新药研发进展主线。美容护理板块涨1.96%,反映消费复苏背景下“悦己经济”的配置价值。
港股政策敏感型赛道爆发:非必需性消费指数涨2.06%,受益于国庆后消费数据回暖及政策对内需的持续提振。建材水泥股强势反弹,行业“出海”战略持续推进,非洲产能投放有望打开盈利空间。航空股同步拉升,市场预计四季度公商务出行需求同比改善,叠加油价回落利好航司利润修复。
资源品板块集体回调:A股稀土永磁指数跌超5%,小金属概念同步下挫,主要受美元走强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压制资源品估值。港股铜业股延续调整,反映全球宽松预期尚未转化为实际需求改善。
科技成长赛道分化:A股光刻机概念暴跌,半导体产业链普跌,外部技术限制传闻引发情绪恐慌;但算力、GPU方向午后回暖,显示AI产业链内部存在结构性机会。港股半导体股走势分化,与科网股的反弹形成背离。
当前市场处于“三季报验证+政策预热”的关键窗口,四季度可围绕三条主线布局:
科技成长赛道立足产业趋势逢低布局:AI产业链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受海外资本开支扩张驱动,调整后具备估值修复机会;创新药领域重点跟踪ESMO会议最新数据,关注ADC、双抗等前沿疗法标的;军工板块回调后可逢低吸纳,行业订单与业绩增速确定性较强。
周期与资源品把握“政策+供需”双驱动:有色金属(黄金、铜)长期受益于全球宽松预期,短期波动提供配置窗口;新能源链中光伏板块受“反内卷”政策预期提振,可关注库存去化后的盈利修复信号;传统能源如煤炭在冬季保供预期下仍有交易性机会。
政策驱动机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前瞻领域: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端制造(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受自主可控政策催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大消费板块关注“双11”促销数据与消费刺激政策落地,食品饮料、家电等低位品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港股新消费(潮玩、美护)兼具成长性与政策敏感性,可逢低布局龙头企业。
操作层面,短期建议均衡配置防御性消费与低估值周期股,规避高位科技股调整风险;中长期可逢科技板块回调布局AI算力与高端制造主线,构建“政策安全垫+产业成长空间”的组合防御体系。
来源:薛洪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