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竟是闽南粗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12:00 1

摘要:大家伙跟我差不多吧,像是网上刷到网红打卡的绝美风景,评论区里 “哇塞” 直刷屏——也就是说,这个我们随口就来的感叹词,我们都觉得是个褒义到中性的表达,全民口头禅,没觉得有啥问题。

哇塞,我每天至少不自觉讲几次,中了个彩票,哇塞。看到同事买了个新包,哇塞,考试考的分蛮高,哇塞。

大家伙跟我差不多吧,像是网上刷到网红打卡的绝美风景,评论区里 “哇塞” 直刷屏——也就是说,这个我们随口就来的感叹词,我们都觉得是个褒义到中性的表达,全民口头禅,没觉得有啥问题。

但,最近有网友反应,说台湾盆友或者是福建那熟悉闽南方言的人据说听到哇塞,会稍微有点异样,怎么回事呢?

原来,闽南话里,“哇塞” 原本是句分量不轻的脏话。

它完整的说法是 “哇塞林木”,翻译成直白的话堪比英语里的 “I F your mother”,是带着性侮辱意味的恶毒咒骂。

其中 “哇” 在闽南语里是第一人称 “我”,而 “塞” 则是最粗俗的性行为动词,类似北京话操练的操,上海话里的 “戳”、山东话里的 “日” 意思差不多。

讲到这,那奇怪了,为何这个带着市井的词,是怎么一步步 “洗白” ,成为大家口头禅的呢?故事得从四十多年前的台湾说起。

上世纪 70 年代,“哇塞” 在台湾的底层社会先流行起来,当时那边的媒体尺度很宽松,一些擦边球式的粗话开始通过影视节目传播。

到了 80 年代,随着两岸交流增多,这个词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进了大陆,首先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扎根。

首当其冲的饿便是港台影视剧,成了 “哇塞” 传播的关键,成功的将语境转换了。

一些台湾警匪片黑道黑金片当时是香港配音后,传入内地录像厅,vcddvd。配的音也将就,香港国语直接将闽南语中骂人的那句,音译处理。

闽南语的 “óa sái” 发音用普通话汉字转写, 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哇哇叫唤的哇,塞住的塞,因为闽南语原本就不是这俩字,只是发音类似,用 “哇塞”。

这个音译完全掩盖了原词的粗俗本质 。传着传着,大家也觉得这词好像挺带感,也就用的更多了。

我记得97 年我在录像厅看《古惑仔》,陈浩南山鸡说出 “哇塞” 时,就觉得蛮帅不自觉的就模仿了这种 “潮流腔调”,就像把英语脏话 “F**k” 音译成 “法克”,不了解原意的人只会觉得是新奇发音,根本意识不到其侮辱性。

即使因为大家都说起来了,影响到了后来很火的香港TVB剧,那时候tvb 配音团队的专业水准在业内公认,那些字正腔圆的配音演员用温润语调说出 “哇塞” 时,彻底剥离了这个词原有的市井粗鄙感。

最典型的当属《天龙八部》里段誉看到王语嫣时脱口而出的 “哇塞,姑娘好身手”,配上演员深情款款的表情;《法证先锋》中警员发现证物时的 “哇塞,这线索太重要了”,更让大陆观众坚信这是港台地区高雅的表达方式。

反倾销,我甚至记得好像,台湾偶像剧《一帘幽梦》中,女主角看到薰衣草花田时捂嘴惊叹 ,竟然也说出了“哇塞,好美的紫色海洋”的台词,又让它与浪漫美景产生关联。

原本台湾闽南语用于咒骂的粗话,录像带dvd传到大陆,洗白后,竟然出现在台湾琼瑶阿姨的剧情里,就觉得蛮有趣的

1998 还珠格格大火, 80 后的回忆,好像有女生们追完《还珠格格》后,会捏着嗓子模仿紫薇的语气说 “哇塞,这皇宫好气派”,把这个词当成了优雅的赞美。

有意思的是,跟哇塞很像,如我们常说的吐槽。

具体内容请移步xi ma la ya da li shi,欢迎shou ting。

来源:大力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