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个老物件,最后一个难住好多人,全认识的已是爷爷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11:52 1

摘要:最近写老物件的文章,收到好多朋友的热评,我这小生真是学到不少!老物件是老辈人干了一辈子活琢磨出来的,藏着他们的智慧,也像一本写满时代的大书。它装着过去的记忆,能勾出咱的童年,还看着日子一天天变样。这东西也真神奇,能把素不相识的人凑到一块儿,聊聊对旧东西的感情和

最近写老物件的文章,收到好多朋友的热评,我这小生真是学到不少!老物件是老辈人干了一辈子活琢磨出来的,藏着他们的智慧,也像一本写满时代的大书。它装着过去的记忆,能勾出咱的童年,还看着日子一天天变样。这东西也真神奇,能把素不相识的人凑到一块儿,聊聊对旧东西的感情和了解。特别感谢同辈和前辈们愿意多说几句,也谢谢平台给机会,让我知道更多老物件的名儿、咋用的,还有当年的故事。今天咱就一起翻翻这些老物件,找找当年的感觉!能把这些全认出来的,估计至少六十岁以上了……

老物件 1:牛铃铛​

这是木制的牛铃铛,说白了就是牛的 “定位器”,拴在牛脖子上,一走路就响。隔着几十上百米,甚至千米远,听着声音就能知道牛在哪儿。​

牛戴着它吃草、走动的时候,里面的小木棍会撞着外壳,发出 “咔嗒咔嗒” 的响,所以咱这儿也叫它 “咔嗒”。不知道我说明白没?这可是农村的老伙计,藏着多少农村人的回忆啊!​

老物件 2:井轱辘​

地井上面的井轱辘,咱常说的 “井底之蛙”,说的就是这种井。这在农村太常见了,电视剧里也常能看着。不过有个事儿得注意:绕在水桶上的绳子必须结实,得扛得住磨、经得住风吹日晒,还得能拎起水桶的重量。​

放绳子的时候,桶顺着井洞往下滑,我一直有个疑惑:桶放下去会不会就飘在水面上啊?到底是谁给它个劲儿,让它歪过来装水呢?你们知道不?​

老物件 3:罗筛​

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加工粮食全靠人力 —— 要么推碾子,要么拉磨,把原粮磨碎了再细加工。这罗筛就是用来筛粉、分颗粒的。​

最早的罗筛,网子是用马尾或蚕丝织的,所以也分 “马尾罗” 和 “丝罗”。马尾罗筛出来的粉粗点,丝罗筛的就细点;后来也有细铜丝织的,叫 “铜罗筛”。就说麦子吧,碾成碎末后用罗筛一筛,细的就是面粉,粗的就是麸子,全靠它把粮食加工得精细。​

老物件 4:脸盆架子​

我农村老家以前也有这脸盆架子,上面放个搪瓷盆,倒上水就能洗脸。我们家还会在脸盆架旁边放一桶水和一个水舀,从外面回来,直接舀水倒进盆里,方便得很。​

用过的水也不浪费,往菜地里一倒,还能浇菜。不过这脸盆架子是用钉子把木头拼起来的,用的时间长了,再加上风吹日晒雨淋,就容易松松垮垮的,不结实了。现在大家都住商品房了,这脸盆架子也就少见了。​

老物件 5:蜂窝煤印子​

这是手工做蜂窝煤的工具,七十年代的时候,城里人家大多用它自己做蜂窝煤,做饭、取暖全靠它。​

我那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做过 —— 把和好的煤泥塞进模子里,压实了再倒出来,一个个带孔的蜂窝煤就成了。这可是七十年代的老物件,装着一代人的日子呢!​

老物件 6:福斗​

大集体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收水稻的时候,为了方便装袋,就把割好的水稻抱到福斗里,双手攥着来回砸。稻谷就会掉进福斗里,虽说又费时间又费劲儿,可那时候也没啥别的办法,只能这么干。​

老物件 7:杼(zhù)​

这是手工织布机上的零件,古诗《木兰诗》里说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说的就是它。​

它是用好多小竹片排在一起做的,织布的时候,让一根根经线从竹片中间穿过去,把线分清楚,这可是织布少不了的步骤。没有它,线都缠在一起,根本织不成布。​

老物件 8:碳熨斗​

这个老式碳熨斗,80 后、90 后估计都不认识。用之前得先往熨斗里装烧好的炭加热,然后把衣服铺在桌子上理平,提着热熨斗来回熨,衣服就能变平整。​

这活儿可不能毛手毛脚的:手艺好的能把衣服熨得板板正正,手艺差的,把衣服熨出洞都是常事儿!​

老物件 9:搓鞭炮筒子的工具​

这玩意儿是做小鞭炮筒用的,一只手轻轻一推,就能卷出一个圆筒来。​

不过要是做大 “千斤”(大鞭炮)的筒子,有时候一个成年人都推不动。这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儿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费劲儿!​

老物件 10:烘笼​

我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听人说,是在里面放上烧好的炭,用来取暖的。尤其是农村的小孩,写作业的时候手冷,就把小手放上面暖和暖和。不知道是不是这么用的?有知道的朋友吗?​

老物件 11:拨锤子​

它的骨头大多是黄牛膝盖下面的一节骨头做的,一头黄牛就只有两个。水牛的前腿骨太沉了,用着不方便,所以没人用。​

老物件 12:录音机​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 MP3,想听歌全靠录音机。磁带在当时特别流行,喜欢听歌的人都会去买磁带,还跟朋友互相换着听。​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爱拼才会赢》,当年火遍大江南北!咱一块儿重温这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老物件 13:犁丈​

别看它带个 “犁” 字,却不是耕地用的,是地耕完了播种用的,一般用来播麦子。​

这种犁丈在东北农村用得多,中原一带大多用的是翻犁,跟它不是一回事儿。​

老物件 14:绳拘子​

咱这儿叫它绳拘子,是打柴的时候绑绳扣用的,能代替铁环。​

它是捆在绳头上的,柴砍好后,把另一头绳子从这个环里穿过去,一拉就省力,还能捆得特别紧,能把柴火固定得牢牢的,不容易散。​

老物件 15:顶针​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的日子早过去了,但六十、七十岁的老人,时不时还得订个扣子、缝个被子,这时候就离不开顶针。​

把它戴在中指上,针尾顶着它推,既能省力,还不怕扎到手,还是老伙计好用!​

老物件 16:小鱼刀​

它除了能割车套,主要是用来接插车套绳子的,是赶马车的 “车老板” 专属工具。​

大集体的时候,赶车的人每人都带着它,遇到事儿要割马套绳,全靠它。别看它小,作用可不小,缺了它还真不行。​

老物件 17:煤气灯​

这是照明用的气灯,一般用在大型活动上。大集体的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开大会的时候才拿出来用,比手提的煤油灯亮多了。能知道这东西的,估计都六十五岁以上了!​

老物件 18:对子(木牌 / 竹牌)​

这木牌、竹牌的用处可太多了 —— 存自行车要凭它;染坊染布、染旧衣服,用它记着是谁的布料,免得弄混;理发店也用它叫号,按牌理发。​

以前粮食紧张的时候,在单位食堂、外面饭馆吃饭,得先拿牌领碗,吃完了碗和牌都要还回去;要是取东西,得把两半牌对在一起,对得上才能把东西拿走。这都是过去的老事儿了!​

老物件 19:这是什么?​

最后这个物件是干啥的?其实不算特别老,但我敢打赌,80% 的人都不认识它,更不知道它是干啥用的。有认识的朋友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感谢!

来源:春暖花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