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球拍悬在半空,人跟丢了魂一样,从张本智和到松岛辉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成了木头桩子。这不是演电影,这是亚洲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的半决赛现场,3个半小时的血战,从2-0到2-3,从天堂到地狱,就这么几板球的事。
10月15号凌晨,日本队全员在场上,足足僵了两分钟。
球拍悬在半空,人跟丢了魂一样,从张本智和到松岛辉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成了木头桩子。这不是演电影,这是亚洲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的半决赛现场,3个半小时的血战,从2-0到2-3,从天堂到地狱,就这么几板球的事。
开局那会儿,谁不觉得日本队稳了?张本智和拼下梁靖崑,17岁的小将松岛辉空又爆冷掀翻了王楚钦。大比分2-0领先,就差一盘胜利,他们就能时隔28年,再次摸到亚锦赛男团决赛的地板。
当时你看张本智和,脸上甚至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笑。那感觉,就像是剧本已经写好,主角光环焊在了身上。
可乒乓球这东西,打到最后,打的根本不是技术,是心。
林诗栋站出来,硬生生从篠塚大登手里抢回一分。接着,王楚钦再上场,面对第一盘赢了自己的张本智和,除了第二局一个干净利落的11-1,其他每一局都是往死里磕。当决胜局比分定格在11-8时,压力,瞬间全部甩到了日本队最后一个上场的松岛辉空身上。
对面站着的,是第一盘输了球,憋着一口气的梁靖崑。
这孩子,松岛辉空,彻底垮了。决胜盘,从还手到毫无还手之力,一个4-11,一个3-11。赛后日媒《朝日新闻》的描述简直是现场直播:“松岛辉空手指仍无意识地摩挲着球拍边缘,眼神空洞地盯着球台,仿佛还停留在被连追6分的恐慌里”。
那个悬在半空的球拍,定格的不是一个丢分,而是一整支队伍的心理防线。
赛后,张本智和拒绝了所有采访。记者们只拍到他隔着球员通道的玻璃,望向赛场的背影。日本媒体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说这背影就是“韧性差距的最好注脚”。赢球时笑得有多诡异,输球后躲得就有多狼狈。
咱们这边叫绝地反击,到了日本媒体《读卖新闻》那儿,就成了“从天堂坠入地狱的心理崩塌具像化”。
他们自己都承认,这球输得不冤。《东京体育网》哀叹,自1972年后,他们就再也没能站上亚洲之巅。日本网友也一针见血:“关键时刻我们缺乏冠军心态”。
连欧美媒体都把这场球当成了范本,说这是“心态教学的经典案例”。
最狠的不是输球,是全世界都把你当成了心态崩盘的教学案例。
国际乒联最后给了句评语,说“中国乒乓球的底蕴深不可测”。其实哪有那么玄乎?所谓的底蕴,不就是哪怕被逼到0-2的悬崖边上,王楚钦和梁靖崑这种级别的选手,依然相信自己能一分一分地咬回来。
而日本队呢?他们缺的从来不是一两个天才。
技术能练,战术能磨,可那股子顺风球天下无敌、逆风球立马缴枪的‘气’,你让教练怎么教?
来源:篮篮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