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荒草丛生”的老厂区到社区里的“灯光球场”,从银发族出行难到无障碍坡道直通家门口,这些让生活更舒适美好的变化,都离不开法治托底。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推出特别节目“以法之名 点亮品质生活”,宣传报道全国各大城市各领域内的高质量便民举措
导语
从“荒草丛生”的老厂区到社区里的“灯光球场”,从银发族出行难到无障碍坡道直通家门口,这些让生活更舒适美好的变化,都离不开法治托底。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推出特别节目“以法之名 点亮品质生活”,宣传报道全国各大城市各领域内的高质量便民举措,其中聚焦了全国首个涉老审判专业化人民法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亚运村人民法庭的适老化诉讼服务机制建设。
让特殊群体平等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障是重要一环,除此之外,更需要将人文关怀融入社会运行的细微之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亚运村人民法庭不仅对法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还将精细化的诉讼服务贯穿审判工作各个环节。在一起案件的审理中,姜真法官对老年诉讼参加人的耐心指导和贴心服务,令家属感动。
亚运村人民法庭的涉老化建设中,将法庭的地面铺设了防滑防反光的地胶,颜色选取了柔和的淡黄色,有助于诉讼当事人心理的平静和舒适。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在诉讼服务区域安装扶手,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诉讼当事人行进。同时,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老年人需要的小工具,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此外,法庭还安装了AED体外除颤设备,防止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当事人出现突发情况。
除了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亚运村人民法庭遵循以老助老、银龄互助的理念,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长青志愿岗”,吸纳老年志愿者走进法庭参与诉讼引导志愿服务,为前来诉讼的老年人答疑解惑。“长青志愿岗”上的老年志愿者与老年诉讼当事人年龄相仿,容易拉进彼此距离,还可以进行情感疏导和安抚,更是积极老龄观的生动体现。
来源:北京朝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