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充分发挥基地9大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截至目前,今年接待人数超10万人次。”10月13日,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地管理中心旅游发展股股长刘夏卫说,红色教育的火热开展,不仅让红色历史有了鲜活的传播载体,更成为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渭南日报 记者 姚二曼 曹超男
“我们充分发挥基地9大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截至目前,今年接待人数超10万人次。”10月13日,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地管理中心旅游发展股股长刘夏卫说,红色教育的火热开展,不仅让红色历史有了鲜活的传播载体,更成为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循着讲解员的脚步,听着讲解员的解说,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投身革命的故事徐徐展开,让在场的游客深受触动。“今年6月,我们完成了馆内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延伸展示了从渭华起义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刘夏卫解释,以往游客仅知起义过程,如今能清晰了解其历史地位。
“每次讲到温济厚烈士‘全家福’的故事时,游客都格外专注。到了方言民谣部分,大家还会跟着读。”讲解员郑童说,只是今年国庆假期受雨天影响,游客少一些,往年13名讲解员得轮班讲解。
目前,纪念地红色基因库已基本建成。“后续将用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在线上也能‘沉浸式’了解起义历史。”刘夏卫说。
“随着红色旅游热度的不断攀升,还带火了高塘镇周边的农家乐、休闲采摘等相关产业。”华州区高塘镇党委副书记李忠辉向记者介绍,目前当地正加快推进渔立方·渔业产业园、鲈鱼和金刚虾养殖园建设。后续还将进一步推动文旅综合体、萌宠乐游、开心稻田等项目落地,持续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动能,让群众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
距离纪念馆不足200米的南堡印象农家乐,经营者魏元刚笑着说:“依托纪念馆带来的客流,今年国庆假期每天收入六七千元,我们还推出不少本地特色菜,很受游客喜欢。”他说,往年3至7月旺季,游客太多根本接待不过来,所以今年扩大规模,新增了包间和400平方米的餐厅。
魏元刚还提到,这个农家乐属于南堡村的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带动11名村民稳定就业,月工资约3000元。同时,村里不少村民还将自家种的农产品拿来卖,不用跑远路还能有好销路。
在渭华起义纪念地的辐射带动下,当地逐渐形成一条串联“红色研学+乡村体验”的红色旅游线路。线路上的青玉香葡谷采摘园,今年国庆期间生意格外火爆。“来采摘游客的车,将道路两边都停满了,日均接待150多组游客。”采摘园销售负责人胡新颖说,“采摘园原本只种植葡萄,这两年借着红色旅游的热度,集采摘、餐饮、互动为一体。现在来的游客里,西安客群能占到一半,大家都说这里空气好、环境清幽,特别适合周末放松。”
线路上新开的一家露营地,国庆期间即便受雨天影响,客流仍超出预期。露营地负责人徐赫高兴地说:“红色旅游线路为我们引流了不少客人,多元业态的搭配,让游客能好好地玩上一整天。”
谈及未来规划,高塘镇党委书记李永宽表示,全镇将继续依托渭华起义红色文化优势,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入融合,全力打造“秦岭北麓小江南”特色品牌,进一步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振兴资源,让更多群众在红色文旅发展中受益,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