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保:二十载用爱筑起幸福港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07:48 1

摘要: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表彰了海东市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道德模范。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即日起,本报将刊发他们的先进故事,让文明之花在海东大地绚丽绽放,进一步推动我市精

图为范建保(右)和他的家人

【编者按】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表彰了海东市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道德模范。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即日起,本报将刊发他们的先进故事,让文明之花在海东大地绚丽绽放,进一步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合群村,提起范建保一家,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家人不容易,二十年来一直照顾瘫痪的媳妇,从没听过一句怨言,还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愧是全国文明家庭!”

范建保家的小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炕上,妻子李先金坐在铺着碎花褥子的炕边,手里正握着绣花针,在一块蓝色布料上勾勒图案。一旁的范建保刚从院子里喂完鸡回来,顺手给妻子的搪瓷杯添了热水,动作自然的像刻进了骨子里。

这个由丈夫范建保、妻子李先金和儿子范仲林组成的三口之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二十年的相守与坚持,把“互敬互爱”“患难与共”写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成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中最动人的平凡样本。

一场意外:平静生活突遭“晴天霹雳”

2005年夏天,是范建保一家永远忘不了的日子。在此之前,他们和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过着勤劳踏实的小日子,范建保每年夏天外出务工,冬天回村务农;李先金一边照看年幼的儿子,一边趁农闲到3公里外的县城打零工,夫妻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虽不富裕,却充满盼头。

“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天快黑了,我在县城的餐馆洗完碗,正准备走路回家,同村的一个大哥开着三轮车路过,我喊着上车顺带一程。”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意外,李先金的声音有些低沉,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我还跟他说‘麻烦你了’,哪想到刚出县城没多远,三轮车突然打滑,我只听见‘哐当’一声,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范建保接到消息赶到医院时,李先金正躺在急救室里,浑身是伤。“医生出来说,命保住了,但下半身神经受损,以后可能站不起来了。”范建保至今记得当时的感受,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冰水,“我蹲在医院走廊里,脑子一片空白,就想着‘这日子可咋过啊’?孩子才几岁,她要是瘫了,这个家不就散了吗?”范建保说。

住院的那几个月,范建保没日没夜地守在病床前,给妻子擦身、喂饭、按摩双腿,一遍遍跟医生打听康复的可能。

李先金醒后得知自己瘫痪的消息,也曾偷偷抹眼泪,甚至跟范建保说“你别管我了,再找个人过日子吧。”“我当时就急了,跟她说‘你说的啥浑话?你是我老伴,不管咋样,我都不会丢下你’。”范建保的语气坚定,眼神里满是对妻子的疼惜,“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熬过去的法子。”

二十年守护:从“手忙脚乱”到“无微不至”

出院回家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李先金无法下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范建保一边要干农活、操持家务,一边要学着照顾瘫痪的妻子,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刚开始啥都不会,给她擦身子的时候,手都在抖,生怕弄疼她,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帮她翻身、接大小便,有时候刚躺下,她一喊我就得马上起来。”范建保说着蹩脚的普通话,那时候最盼着的就是天亮,又最怕天黑,“累倒不怕,就怕她心里难受。她以前多能干啊,现在突然离不开人,有时候看着窗外发呆,我心里就跟针扎似的。”范建保说。

为了让妻子开心些,范建保每天干完农活,都会坐在炕边跟李先金聊天,说说村里的新鲜事,讲讲庄稼的长势;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妻子抱上轮椅,推着她到村头转转,让她跟邻居家的老奶奶们唠唠家常。

随着儿子范仲林渐渐长大,他也成了照顾母亲的“小帮手”。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母亲身边,帮她递东西、捶腿,周末还会跟着父亲一起给母亲擦洗、做饭。

后来,范仲林成年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主动提出外出务工。“我跟爸爸说,家里有他照顾妈妈,我出去挣钱,我们一起把日子过好。”范仲林在电话里说,每次打电话回家,他最常问的就是“妈妈最近怎么样”“爸爸你别太累了”。他说:“我在外头再辛苦,只要想到家里有他们等着我,就有干劲了。”

二十年来,范建保的生物钟早已跟妻子同步。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先给妻子倒杯水,再去做早饭;吃完早饭,帮妻子擦洗、梳头,然后去地里干活;中午赶回家做午饭,下午要么继续干农活,要么陪着妻子刺绣;晚上帮妻子按摩双腿,等她睡熟了,才休息。“照顾她早就成了习惯,一天不做,心里反而不踏实。”范建保说。

身残志坚:用绣花针“绣”出生活新希望

“我不能一辈子靠他们父子俩照顾,我腿残了,手还能动,总能为这个家做点啥。”看着丈夫和儿子为了家庭奔波,李先金心里很不是滋味。2018年的一天,她在网络上看到有人直播刺绣,突然有了主意,她想学着做刺绣,靠自己的双手补贴家用。

“我跟建保说想学刺绣的时候,他还担心我累着,说‘家里不缺这点钱,你好好歇着就行’。”李先金笑着说,她软磨硬泡了好几天,范建保才同意,“他去县城给我买了针线、布料,还帮我在手机上找了刺绣教程,我就跟着学。”

刚开始学刺绣的时候,李先金的手总是不听使唤,线也老打结,绣出来的图案歪歪扭扭。“有时候绣错了,我就拆了重绣,手指头被针扎得全是针眼,晚上疼得睡不着。”李先金说,有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但一想到丈夫和儿子的付出,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李先金终于能绣出完整的鞋垫和简单的十字绣了。她绣的鞋垫,针脚细密,图案有牡丹、莲花,还有“平安”“健康”的字样,特别受村民喜欢;她绣的十字绣,有山水、花鸟,挂在自家墙上,成了小院里最亮眼的装饰。

后来,在儿子的帮助下,李先金开通了直播平台账号,把自己的刺绣作品拍下来发到网上。“刚开始没多少人看,后来有网友看到了,觉得我绣得好,就问能不能买。”(下转02版)(上接01版)李先金说,第一次卖出鞋垫的时候,她激动得一夜没睡,“那是我瘫痪后第一次靠自己挣钱,虽然只有20块钱,但我觉得特别开心,因为我也能为家里出力了。”

现在,李先金每个月能通过出售刺绣作品挣几百块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家里买些油盐酱醋。“每次拿到钱,我都会补贴家用。”李先金看着丈夫,眼里满是柔情,“要不是他一直陪着我、支持我,我也走不到今天。”

今年,范建保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拿到证书的那天,范建保把证书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一家人的。”范建保说,“我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做人要讲良心,夫妻要互敬互爱,家人要患难与共。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再难的日子也能过好。”

记者手记:如今,范仲林在外地打工,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些礼物,还会帮家里干农活、照顾母亲;范建保和李先金依旧守着小院,一个种地、照顾妻子,一个刺绣、操持家务,日子平淡却充满温馨。

二十年的风雨,没有吹散这个家庭的温暖;二十年的相守,让“爱”与“责任”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家风。正如范建保所说:“日子是过出来的,家风是传下来的,只要我们一家人互相扶持、彼此珍惜,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全媒体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来源:海东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