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微博把Angela写成Anglea,24小时内被原主悄悄删掉,杜海涛这次连沈梦辰都救不了。
一条微博把Angela写成Anglea,24小时内被原主悄悄删掉,杜海涛这次连沈梦辰都救不了。
10月13日下午,杜海涛发图晒李湘请吃饭,配文里王诗龄的英文名直接拼错,地主之谊写成地主之宜,蓬荜生辉变成蓬荜声辉,三个错字像三记闷棍,把路人缘又往下砸了一点。
评论区瞬间盖楼:主持人连小学生单词都写不对?
有人翻出2021年旧账,那次他把银行写成很行,热搜挂了一整天。
历史重演,只是换了个场合。
李湘那边没出声,只在第二天中午默默编辑掉昨晚给女儿的庆生微博,把所有带Angela的字样一键清空,动作比公关声明还快。
外人看来,这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划清界限,既不给前任同事难堪,也不让女儿的名字继续被拼错。
相比之下,杜海涛团队选择装死,不道歉不更正,把第二条微博文案砍到只剩一句合影留念,越短越安全,却越显心虚。
网友才不吃这套。
有人统计,短短一下午,杜海涛微博掉粉两万,大多留言集中在两点:一是主持人基本功退化,二是答应沈梦辰的婚礼又拖一年。
两件事撞在一起,形象瞬间塌成废墟。
写错字只是导火索,真正让人膈应的是长期积累的食言清单。
观众可以容忍口误,无法容忍把糊弄当常态。
事情传到英国留学生圈子,当地华人补刀:那家餐厅人均三百镑,李湘刷卡埋单,杜海涛连文案都不检查,吃相难看。
有人贴出菜单,招牌龙虾拼写复杂,人家服务员都没写错,主持人反倒翻车,讽刺感拉满。
现场粉丝合影透露,杜海涛当晚喝了三杯香槟,脸红到镜头都盖不住,可能是手抖打错,但没人再给他台阶。
沈梦辰的微博评论区跟着沦陷。
最新一条动态下面,点赞最高的留言只有八个字:字都写不对,婚还结吗?
粉丝替她着急,路人看热闹,黑粉趁机起哄。
她没回,却上线七次,可见心情并不平静。
两人恋情长跑十年,婚礼年年传,年年鸽,观众从期待变调侃,再从调侃变厌倦,耐心消耗殆尽。
写错字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雷是信用破产。
更深一层的尴尬在于平台算法。
微博、抖音、小红书同步推送,错字截图被做成表情包,阅读量直奔八亿。
系统不管你是不是口误,只认互动数据,越骂越推,杜海涛三个字挂在前三整整一晚,连带着旧物料被翻个底朝天。
早年主持少儿节目,他念错过诗句,把锄禾日当午背成锄禾日当火,当时被护短说是童言无忌,如今再看,不过是伏笔。
有人替杜海涛喊冤,说英文名字错一个字母算什么,可观众眼里,这是工作态度的显微镜。
主持人靠语言吃饭,写对名字是底线,不是加分项。
一次两次可以叫意外,年年出错只能证明没把观众当回事。
品牌方最敏感,他代言的零食直播间当晚就下架海报,客服回应得模糊:档期调整。
翻译过来就是避风头,等舆论过去再决定要不要续。
李湘的切割给业内上了示范课。
不吵不闹,不动声色把源头改掉,让话题失去续氧,同时保住女儿的路人好感。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不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反观杜海涛,冷处理看似省事,实则把解释权让给了全网,舆论自己发酵,只能越来越臭。
等到想挽回,发现连道歉的位置都被占满,一步慢,步步慢。
沈梦辰其实最难受。
婚没结,名字先被绑在负面里,事业上升期被拖进男友的烂摊子。
粉丝劝分,团队劝稳,她只能沉默。
感情成了拉锯战,外人看着都累。
写错字的是杜海涛,挨骂的却是他们两个人,连带婚礼承诺又被翻出来吊打。
再拖下去,路人缘耗光,商业价值缩水,损失肉眼可见。
事件过了一天,热度还没散。
有人发现杜海涛偷偷把微博设置成半年可见,旧内容一夜蒸发,可惜截图早已满天飞。
互联网没有橡皮擦,只有放大镜。
观众可以原谅能力有限,无法原谅态度敷衍。
写对一个字有多难?
手机自带输入法,点开就是正确拼写,再不行还有搜索引擎,三秒就能核实。
他偏不,于是三秒变成三天热搜,代价是形象再掉一档。
教训摆在眼前:公众人物的语言不是私人日记,每一个字都被放大审视。
别把平台当自留地,别把观众当背景板。
写错字事小,失信事大。
杜海涛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公开认错,承诺改正,把婚礼办了,用行动把话圆回来。
再沉默下去,等来的就不是吐槽,而是遗忘。
娱乐圈不缺新人,观众换起台来比删微博还快。
来源:素心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