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2025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子弟书纵横谈”雅集。座中多为京华学界名宿,唯庆丰君自秦皇岛风尘仆仆,星夜兼程而来。席间轮到他发言,自陈研习评书经年,心慕先贤耿瑛先生(家父)久矣,进而亦关注鄙人多时。彼时我面上谦和应承,心下却不免嘀咕:“家父耿瑛先
赋赞千韵,薪火相传
——《评书赋赞选讲》的文化守护
□ 耿柳
一、艺谚:不疯魔,不成活
初识庆丰君,其言行可用“疯魔”二字描摹,非贬义,乃艺道之痴狂。
时值2025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子弟书纵横谈”雅集。座中多为京华学界名宿,唯庆丰君自秦皇岛风尘仆仆,星夜兼程而来。席间轮到他发言,自陈研习评书经年,心慕先贤耿瑛先生(家父)久矣,进而亦关注鄙人多时。彼时我面上谦和应承,心下却不免嘀咕:“家父耿瑛先生深耕评书,业内推重本是常情。此君爱屋及乌,顺情美言亦属寻常。然今日论题乃子弟书纵横,何致言辞如此灼热激昂?”
然,当庆丰君忽以评书赋赞那金石掷地般的铿锵口风,诵出子弟书《长坂坡》诗篇:“古道荒山苦相争,黎民涂炭血飞红。灯照黄沙天地暗,尘迷星斗鬼哭声。”诵罢,他目光灼灼,解道:“此是何等景象?荒山古道,星斗晦暗,那战死的魂灵,眼见自家尸身浸染血污,悲从中来,竟忍不住呜咽出声!”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我浸淫子弟书研究多年,对直写人、物的段落,尚能生出几分“现场感”,而对此类烘托氛围的“虚笔”,向来只作文字掠过,从未在脑海中勾勒如许森然凄怆的意象。庆丰君寥寥数语,竟似有魔力,瞬间将众人拽入那古战场幽暗悲凉的意境深处。
艺谚有云:不疯魔,不成活。俗语亦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回观自身,何尝不是如此?切莫目不见睫。正是这一番“疯魔”,让我欣然接纳了这位新知。后来方知,这位庆丰君,早已凭其炉火纯青的说书技艺,于网络间俘获千万拥趸。
在得见庆丰君《评书赋赞选讲》之前,我曾拜读辽宁曲艺家郝赫先生所辑《书曲赞赋选》。所谓“赋赞”与“赞赋”,不过习惯称谓之别。郝先生那本薄册,精要收录东北评鼓书中流传的赋赞,分人物、军营、拳脚、兵器、旁杂五类,字数不过五万。
而庆丰君此书,厚重如磐石。网罗赋赞七百余篇,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其价值更在于字里行间流淌的独立思辨与精妙解读。
二、歇后语: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评书赋赞,乃评书艺术之“诗眼”。它如璀璨明珠,镶嵌于书段之中,用以描摹人物(开脸)、勾勒景致(景物赞)、渲染战阵(场面赞),将汉语的声律铿锵与意象丰赡浓缩于尺幅之间。然其千年传承,多赖师徒口耳,字词往往只录其音,难究其形;加之年代邈远,典故生僻,今人常感隔膜。
譬如仪仗赋中常见:“金瓜钺斧朝天镫,鹰衮鹰幡鹰罩鹰”。后半句版本纷纭,或作“鹰舞鹰幡鹰罩鹰”,或书“鹰舞缨幡鹰罩鹰”,令人如坠云雾。庆丰君书中定稿为“缨舞缨幡缨罩缨”,并详释:此指古代仪仗(执事)中,幡幢伞盖之上,那流苏般的缨穗随风飘舞、翻飞卷罩之态,借以代指这些仪仗器物本身。此解,竟与笔者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二)》中的考订不谋而合,顿生知音之感!又如“兜裆滚裤”,书中记为“兜裆绲裤”,一个“绲”字(镶边、滚边之意),如钥匙开锁,令多年疑惑豁然贯通。
庆丰君此书匠心独具,每一篇赋赞,不仅呈现原文真貌,更辅以三重光华:创作渊薮、艺术精粹、表演心诀。读者既能徜徉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文字气象,亦能参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表演玄机。这般“讲演相济”的编撰法度,使其既能登高校曲艺之讲堂,为专业圭臬;亦可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传统文化之津梁。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旭慧眼如炬,一语中的:“《评书赋赞选讲》乃深耕评书艺术沃土,融学术之深邃与大众之审美于一炉的典范之作。”
与庆丰君结缘后,遇有疑难,我常向其请益。曾惑于晚清文豪隆文为《忆真妃》所作序言:“余卒读之,纯是八股法为之。以史迁之笔,运熊、刘之气……”“史迁”乃著《史记》之太史公司马迁,人所共知;然“熊、刘”所指何人?遍翻典籍,广询师友,皆杳无音信。试与庆丰君探询,他不假思索,答曰:“熊、刘者,乃清顺治朝榜眼熊伯龙与状元刘子壮也,世称‘熊刘’!”其博闻强识若此,令人心折。
三、俗语: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这沉甸甸的巨著背后,是庆丰君艺术生命的熔铸与沉淀。从氍毹献艺的舞台,到青灯黄卷的书斋;从酣畅淋漓的表演实践,到抽丝剥茧的理论构建,这份在浮世喧嚣中的孤寂坚守,显得尤为珍贵。新书发布会上,刘兰芳先生动情赞许:“庆丰为传承评书艺术著书立说,我深感欣慰与高兴!”
当许多老艺人仍为“人亡艺绝”而扼腕叹息时,李庆丰已然选择以文字为舟楫,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那些散落飘零的赋赞碎片,精心修补,缀玉联珠,为古老的评书艺术建立起一座可传之久远、可溯本追源的“文化基因库”。尤为可贵者,此书的诞生,正与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高校的曲艺学科建设的时代浪潮同频共振。
当 2025 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聚光灯下,这部巨著惊艳亮相并成功签约远播海外时,其意义已远超一部普通出版物。它化身为一枚闪亮的中华曲艺文化符号,昂然汇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宏大交响。它从个人书斋里的学术志趣,升腾为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生动呼应了江西省委宣传部黎隆武副部长在新书发布会上所强调的文化使命:“通过版权输出,将《评书赋赞选讲》承载的评书艺术精髓,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促进中外文明在更深层次上的交融互鉴。”
《评书赋赞选讲》以学术的严谨为民间口头文学存档立传,更借国际的视野让地方性的艺术智慧获得全球性的共鸣。发布会现场,那清脆明快的快板《我为读者荐新书》余音犹在耳畔,而李庆丰的书页间,那“金戈铁马”的铿锵、“才子佳人”的缠绵、“山川形胜”的壮阔,正蓄势待发,渴望被世界倾听。这部植根于中国曲艺沃土的扛鼎 之作,正在兑现它最庄严的承诺:让评书艺术从江湖技艺的固有印象中涅槃,升华为全人类共享的美学口头遗产,于文明互鉴的璀璨星空中,辉映出“民族的,即世界的”这一永恒的文化真谛。
作者简介
耿柳,1968年生,一级导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民间说唱”组专家,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协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曲协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辽宁曲协副主席,长春光华学院特聘教授。著有《铁杆曲艺话今生》《关东梨园百戏》《子弟书史论》等。在《光明日报》《戏曲与俗文学研究》《中国京剧》《曲艺》等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多卷,执行主编“中国传统评书抢救出版工程”等丛书。
图书信息
《评书赋赞选讲》
作者:李庆丰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来源:南都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