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云南大学“云南陶瓷制作技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研修班”在华宁开班。本次研修班不仅汇聚全国顶尖陶艺专家,更吸引大批年轻陶艺人才参与,为华宁陶产业人才培养及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10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云南大学“云南陶瓷制作技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研修班”在华宁开班。本次研修班不仅汇聚全国顶尖陶艺专家,更吸引大批年轻陶艺人才参与,为华宁陶产业人才培养及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华宁陶素有“北有唐三彩,南有华宁陶”的美誉,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深厚。其产业规模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制陶主体从2014年的10余家家族式作坊,壮大为如今的83家规模化企业,从业人员达1300余人。近年来,华宁县通过引才育才强化传承根基,已建立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大师工作室及非遗工坊共10个,累计培育省市县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人。保护与发展华宁陶,不仅是对中国彩釉陶工艺文化的传承,更对厘清云南陶瓷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传播交流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本期研修班精准聚焦华宁陶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请来陶瓷领域顶尖人才“传经送宝”。
云南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吴白雨说:“我们在这一次研培方案当中,主要设置了‘高温颜色釉配置技艺’,这个应该来说是在陶瓷产业当中是属于秘方或者是绝密的知识产权,但是我们有幸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章星教授、博士导师来为我们讲授如何科学地配置釉料。第二个在本期的研培班上,我们还有幸请到了我们德化的陶塑国家级大师,也就是我们面向华宁陶瓷传承人所需要的两大瓶颈问题来进行培训,一个是釉料,一个是陶塑。”
此次研修班由云南大学组织实施,为期一个月,汇聚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14位专家教授,聚焦“陶瓷釉料配制技术”“陶塑创作实践”“陶瓷茶器造型设计”三大核心教学内容,还创新性开设“传统工艺当代设计转化”等特色课程。此外,学员们还可获得专家“一对一”作坊实地指导的机会。研修班的开展旨在帮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化理论、精进技能,探索非遗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学员冯稀婧说:“这次来参加研修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作为华宁的东道主,过来和一些外地的学员,还有清华的老师,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也是为了华宁更好的发展,而且这次参加的年轻人也非常的多,大家也是为了华宁陶以后传承,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云南大学自2017年入选“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已累计举办7期非遗研培项目,培养200余名传承人及产业领军人才,其中80余人获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12人入选“兴滇人才”云岭工匠,2023年相关研培项目还获评文化和旅游部“优秀项目”。
此次研修班在华宁开班,将有效发挥云南大学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帮助陶艺人才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华宁陶非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