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有这样一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带着对医学的无限憧憬与敬畏,踏入了住院医师的行列。他们怀揣对医学的赤诚初心与崇高敬畏,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叩响临床医学的大门。为进一步深化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引领带动作用,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系列故事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有这样一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带着对医学的无限憧憬与敬畏,踏入了住院医师的行列。他们怀揣对医学的赤诚初心与崇高敬畏,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叩响临床医学的大门。为进一步深化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引领带动作用,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系列故事”后,医院现推出“叙事医学系列征文展播”,让我们透过不同培养阶段医学生的亲笔记录,见证他们与医学结缘的悸动时刻,跟随他们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汗水与欢笑,挑战与蜕变。
〖★2025级精神科住院医师 乔峥★〗
推开心内科病房门的那一刻,我熟悉的“精神科思维”瞬间失焦。不再刻意捕捉问诊时患者的微表情和语气停顿,取而代之的是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以及医生们围在床旁,针对血压、心率、心肌酶谱数据展开的精准分析——这里的诊疗节奏如同精密仪器,每一个指标变动都可能揭示关键病因。
最初跟随带教老师查房时,我总下意识地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有位刚做完冠脉造影的阿姨,尽管血管狭窄程度已控制在安全范围,却总说“胸口发紧,夜里不敢睡”,饭量也比入院时少了大半。我忍不住在查房后向老师提及,她却笑着说:“你观察得很细致,心内科患者中,受情绪影响的确实不少。”后来翻阅病历才发现,阿姨半年前曾因心梗抢救过,这次住院后总担心病情反复。于是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了心理疏导,我每天也会抽十分钟陪她聊家常,从子女的工作聊到她擅长的十字绣。三天后再去查房,阿姨居然主动说“昨晚睡了整觉,今早还喝了碗小米粥”。
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我逐渐明白,躯体疾病与心理状态从来不是割裂的。就像有位高血压患者,血压总在情绪激动时飙升,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有位心绞痛患者,每次和家人吵架后都会诱发胸痛。这些经历让我跳出了“精神科只看精神科相关问题”的局限,开始理解住培安排心内科轮转的深意——很多时候,精神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躯体疾病的信号,而躯体疾病的恢复,也离不开心理状态的调节。
有一天下班前在走廊遇见上午查房时的一位大爷,他笑着说“听你说‘担心是正常的’,心里松快多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轮转不是“跨界”,而是学会用更全面的视角,看见患者身上“病”与“人”的全貌。
我想,在心内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在“心跳声”里读情绪。同样,我的老师告诉我,心内科的很多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梗等,在日后自己的执业过程中,都是可以用到的。患者发生突然的心前区不适,要学会根据患者的表现,完善相关检查并作出相应处理。要带着心内科的“躯体视角”回到精神科。老师特意提醒我:“以后回到精神科,遇到有躯体不适的患者,一定要多问一句、多查一步,别把‘躯体症状’都归为‘精神科和心理问题’。”
我知道自己多了一份谨慎与责任。在未来诊疗时,我会更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既解“心理的结”,也防“躯体的坑”——毕竟不管是精神科还是心内科,治病的核心从来都是“治人”,只有兼顾躯体与心理,才能真正帮患者走向康复。这大概就是轮转最珍贵的意义。
预约挂号请点我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