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说视同缴费年限!《社保法》写着呢,老人没白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9:40 1

摘要:最近总有人在网上嚼舌根,盯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不放。以前还拿“多缴多得”说事儿,现在这说法被批得没脸见人了,又换了个新花样——造谣“视同缴费年限不算数”,说老人没实际缴过钱,就是“躺平白拿养老金”。这话听着就窝火,完全是不懂装懂瞎起哄,今天我就把《社

最近总有人在网上嚼舌根,盯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不放。以前还拿“多缴多得”说事儿,现在这说法被批得没脸见人了,又换了个新花样——造谣“视同缴费年限不算数”,说老人没实际缴过钱,就是“躺平白拿养老金”。这话听着就窝火,完全是不懂装懂瞎起哄,今天我就把《社保法》的规定摊开了说,再讲几个身边的真事儿,让大家看明白谁在混淆是非。

首先得戳破一个大谎言:那些人天天喊“《社保法》里有‘多缴多得’”,可你真让他们说出具体是哪条哪款,没一个能答上来——因为《社保法》里根本就没有“多缴多得”这四个字!这就是他们自己编的“伪命题”,之前用来攻击退休人员,被拆穿后又转头抹黑视同缴费年限,说到底就是见不得老人安安稳稳领养老金。

反观“视同缴费年限”,那可是《社保法》里钉钉子的硬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写得明明白白:2014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全部计入视同缴费年限。这话不是我瞎编的,是法律条文写死的,有疑问的去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法条,别在网上瞎嚷嚷“没缴费就是白拿”。

可能有人要问了:啥叫视同缴费年限?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2014年之前,机关事业单位还没实行个人缴费,工作人员工资里没扣过养老保险钱,但他们几十年在岗位上干活,为国家、为地方出了力,这本身就是实打实的“贡献”。国家把这段工作时间算成“视同缴费”,不是凭空给的好处,是对他们过去劳动的认可,是用法律保他们的养老钱,怎么就成“白拿”了?

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例子,老同事张叔1980年就在乡镇政府上班,2018年退休,算下来视同缴费年限有34年。他跟我说,年轻时没少遭罪,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跑遍全乡12个村,帮村民办准生证、落实粮食补贴,赶上收粮季,凌晨3点就去村口盯着,忙起来一天就吃两顿饭。那时候哪有什么个人缴费?可他的活儿没少干,贡献没少做。现在领养老金,把这34年算进去,难道不应该吗?按那些造谣的说法,他几十年的辛苦就白干了?这根本没道理。

再说说“老人”和“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更能看出政策的公平。2014年改革前退休的叫“老人”,他们的工作年限全是视同缴费年限。比如我们小区的老教师李阿姨,1975年当老师,2010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35年,现在每月领3800多养老金。2014年改革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叫“中人”,早退的“中人”比晚退的年限长——我表哥2016年从县教育局退休,1985年参加工作,视同缴费年限31年;而他的同事赵主任2024年退休,1990年参加工作,视同缴费年限就只有24年。

这里的关键是,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全看你干了多少年——干得越久,年限越长,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多劳多得”,比那些人瞎喊的“多缴多得”实在多了。老人干的时间最长,年限自然最长;早退“中人”比晚退的早入行,年限也更长,全是按实际劳动时间算的,跟“躺平”一点不沾边。

那些攻击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要么是不懂过去的制度,要么是故意装傻。他们忘了2014年前机关事业单位根本没有个人缴费这回事,无视老人过去的辛苦,就盯着“没缴费”三个字找茬,说白了就是想挑事儿,让退休老人心里不痛快。可法律不会骗人,政策有根有据,视同缴费年限是国家给的保障,不是谁想否认就能否认的。

还有人说“老人领的养老金多,是占了便宜”,这更是胡扯。养老金多少,是按“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这些因素算出来的。老人视同缴费年限长,但他们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比现在低得多。就说李阿姨,2010年退休时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才2300多,现在领3800多;而2024年退休的赵主任,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都到7000多了,虽然视同缴费年限短,但实际缴费基数高,最后领的养老金比李阿姨还多。你看,这哪有什么“占便宜”?全是按规矩算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看待养老金政策,别被网上的谣言带歪。多看看《社保法》的规定,多想想老人过去的辛苦。视同缴费年限不是“白拿”的理由,是对他们一辈子劳动的认可,是他们应得的保障。那些造谣的人,与其盯着老人的养老金说三道四,不如多了解了解政策,别再传播错误信息,让退休老人能安安稳稳过好晚年。

你身边有没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他们对视同缴费年限了解吗?要是有人说“老人白拿养老金”,你会怎么跟他们解释?评论区聊聊,把正确的政策知识传出去,别让谣言误导更多人。

来源:柒乐多养生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