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10月10日,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10月10日,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干字当头、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绩。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丹江口融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张经伦)“十四五”期间,面对数字经济这一引领变革的战略机遇,十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全力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十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十堰主动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将数字经济列为重点培育的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乘“数”而上。
十堰作为全省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多年来,不断加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丹江口市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便是其中的典范。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
作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已建成机架1512个,形成3200P算力,规模位居华中地区前列,吸引了十堰政务系统“武当云”、上市公司中贝通信、大型央企东风集团等一批客户入驻,上架率超过80%。项目全部建成后,总机架数将达到10000架,可为政务、工业、民生等领域提供毫秒级响应服务,让十堰成为区域算力高地。
武当云谷项目二期工程现场负责人杨龙介绍,该项目预计2026年12月底全面竣工,二期规划建设4栋数据中心,可容纳标准机架7000架,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6亿元,随着二期、三期项目的陆续推进,将形成存储实力强大、功能完善、设备先进、带动效应显著的大数据中心,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成为鄂西北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样,在位于秦巴山深处的竹溪县,由科大讯飞提供技术运营支撑的全省第二个县域智算中心项目——“国芯一号”2024年上线运行。它的建设宛如为竹溪县打造了一台强大“数字引擎”,将为当地政务、文旅、农业等行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繁荣数字产业生态。
科大讯飞竹溪智算中心项目负责人鲁忠智介绍,50P算力相当于1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将为本地及全国的客户提供普惠的算力。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十堰实体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建设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产业数字化,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核心战略。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有限公司就是代表之一,多年来,企业经过产线智能化改造、技术不断升级,生产线设备综合效率已位居行业前列。
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吕红安介绍,这条产线在智能化改造中,集成了自动转运、自动分拣、智能拧螺丝及在线检测等技术,缺陷识别率超过99%;公司生产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单元,投产不到半年就完成10万台订单,今年全年订单目标已锁定20万台。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公司还推进“智能仓储”建设,通过数字化系统打通仓储、生产、物流环节,提升供应链效率。吕红安介绍,公司通过智能化仓库改造,生产周期缩短了20%,仓库空间利用率提升30%,发货速度提升40%。
“十四五”期间,十堰提出加快建设数字十堰,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2023年,十堰依托智慧城市大脑平台,搭建全市停车“一张网”智慧平台,整合公共、路内、单位及小区停车场资源,持续增加泊位供给。如今,市民通过“畅行车城”小程序即可轻松查找泊位。
市停车运营管理服务中心运营主管艾春燕介绍,十堰智慧停车平台已接入363个停车场,达到了193860个停车泊位;此外,在县域地区,竹山已接入十堰智慧停车平台,争取尽快实现县域全覆盖。
伴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十堰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智慧城市大脑建成启用,实现城市运行信息的智能采集、整合与共享,十堰城市管理迈入“智慧”新时代。
市数据局大数据中心干部梁涛介绍,目前,十堰智慧城市大脑已接入55家市直部门、64个应用系统,内容覆盖地质灾害预警、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领域,对全市46条水域、6000公里地下管线、33个地下管点智能管控。
万物互联时代,数字经济是推动十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以来,十堰从政策机制保障入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先后出台《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若干措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升级等方面提供支持。
市数据局数字经济科科长李显波介绍,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要素创新研发、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进行奖励。
当前,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正为十堰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动力。培育东风华神、万润新能源等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武汉)互联互通。十堰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总数达208家,近两年新增82家,增长65%;核心产业增加值从89亿元增至140.87亿元,占GDP比重从3.8%提升至5.5%。
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俊表示,下一步,市数据局将按照“龙头牵引、集群发力、项目支撑、园区承载”思路启动编制《十堰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集中优势资源,聚力发展算力产业、数字文旅、数据要素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企业、要素向园区集聚,设立产业基金,并强化人才引进和技术攻关,为数字经济在十堰的蓬勃发展提供最肥沃的土壤。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