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时不等人,抢收如救火。10月13日,山东省财政在前期预拨3000万元“三秋”生产应急资金基础上,紧急下达第二批资金1.2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至各市及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为全省“三秋”生产这场“虎口夺粮”硬仗注入强劲动力。
农时不等人,抢收如救火。10月13日,山东省财政在前期预拨3000万元“三秋”生产应急资金基础上,紧急下达第二批资金1.2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至各市及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为全省“三秋”生产这场“虎口夺粮”硬仗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资金加码背后,是山东应对极端天气的紧迫考量。自9月下旬以来,齐鲁大地遭遇罕见持续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6倍,低温寡照导致秋粮籽粒含水率普遍抬升5—7个百分点,部分晚熟玉米出现穗发芽、穗霉变风险,同时小麦整地播种窗口被压缩,夏粮生产根基面临考验。农情就是命令,从中央财政4.84亿元救灾资金支持,到省级财政连续追加应急资金,政策红利的快速释放,彰显了山东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
1.2亿元应急资金将精准投向“三秋”生产最关键环节。根据部署,资金将重点支持各地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和农田排涝三大核心工作,因地制宜破解“地湿、机难进、粮含水高”等突出难题。在农机保障方面,资金可用于调配外省履带式收割机等紧缺机具,或通过铺设秸秆、木板搭建“农机栈道”,确保收割机械进田作业;针对烘干能力不足的痛点,资金将补贴移动式烘干机等设备使用,支持利用废弃厂房、养殖大棚改造“应急烘房”,实现“边收割、边运输、边烘干、边储存”的链条式作业。
资金效能已在一线初步显现。在肥城桃园镇,20余台收割机人歇机不歇,4000吨潮粮经烘干处理48小时内“安全上岸”;平邑柏林镇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踏泥下田,将600亩“机械禁区”的玉米全部抢收完毕。截至目前,全省已抢收秋粮近70%,烘干潮粮近30亿斤,秋收秋种进度好于预期。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政策资金与技术服务的协同发力——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绘制“农机作战图”,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机制,确保“机到、人到、钱到、技到”的全方位保障。
风雨中抢收希望,田垄间筑牢根基。1.2亿元应急资金的快速到位,既是对当前秋粮抢收的“及时雨”,也是对来年夏粮生产的“稳压器”。随着资金精准落地和各项举措深入推进,山东正以“抢”的劲头、“拼”的姿态,全力推动秋粮应收尽收、夏粮种足种好,用扎实行动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齐鲁力量。
来源:太平真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