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推进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探索英语课堂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路径,近日,岳阳市郑玮名师工作室在汨罗市荣家路小学举办“AI+非遗文化”教学研讨活动。郑玮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汨罗市各小学英语教师代表共6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说课、跨学科实践分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探索英语课堂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路径,近日,岳阳市郑玮名师工作室在汨罗市荣家路小学举办“AI+非遗文化”教学研讨活动。郑玮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汨罗市各小学英语教师代表共6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说课、跨学科实践分享与微讲座等环节,开启传统文化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的教研新篇章。
活动中,郑玮名师工作室成员吴燕老师以人教版五年级《My School Calendar》单元为基点,创新设计《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英语绘本课。通过AI技术还原“投粽祭屈”“龙舟竞渡”等历史场景,学生借助全息投影与屈原展开跨时空对话。“为何选择投江明志?”面对孩子的英文提问,智能生成的"屈原"结合《楚辞》经典应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AI系统实时生成的双语字幕,将抽象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吴燕在说课环节阐释设计理念:“我们构建‘情境浸润-文化解码-AI赋能’三维模型,让非遗元素成为可触摸的英语学习任务群,用技术激活文化传承密码。”
郑玮名师工作室成员、荣家路小学冯贝贝老师现场展示《AI技术驱动的小学英语非遗文化跨学科实践》。通过VR虚拟龙舟制作工坊、AI语音评测端午民谣、数字博物馆研学等创新形式,生动演绎科技赋能下“英语+非遗+劳动+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育新样态。该校已开发出包含龙舟毛尖茶艺等12项非遗的双语数字课程包,形成可推广的校本实践模式。
工作室主持人郑玮老师以《绘本助力英语教学实践与岳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探索》为题开展专题讲座,系统提出“三阶育人”策略:在文化感知层创建洞庭非遗AI基因库,于价值内化层运用情感计算技术评估文化认同度,至国际表达层构建AI辅助的文化传播力评价体系。汨罗市双塘小学校长曾丹感慨道:“这场教研真正实现了‘古韵新生’,AI技术让屈子精神在国际化表达中焕发时代光彩。我们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非遗项目式学习,培养孩子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活动最后,汨罗市荣家路小学教导处主任段凌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通过“AI+非遗”的创新融合,为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期待更多教师成为科技赋能教育的探索者、非遗文化传承的点灯人。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