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定区的营商政策历经迭代,今年提出把握好深耕细作与创新赋能、惠企纾困与减负增效这两对关系,营商方案也已经升级到了8.0版本。为进一步加大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同步讲好街镇营商故事,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街镇主官话营商”专题访谈。
嘉定区的营商政策历经迭代,今年提出把握好深耕细作与创新赋能、惠企纾困与减负增效这两对关系,营商方案也已经升级到了8.0版本。为进一步加大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同步讲好街镇营商故事,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街镇主官话营商”专题访谈。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了徐行镇相关嘉宾做客嘉定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直播间,分享徐行镇营商环境情况。
徐行镇副镇长 胡绪波(左3)
禹嘉科技公司总经理 叶备芳(左2)
上海沪太经济发展中心服务部服务专员 赵炎昊(左1)
唐勐:除了大家熟知的草编、蒸糕等传统印象外,徐行作为嘉定新城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哪些新的发展面貌和定位?
胡绪波:徐行镇位于嘉定区的东北部,镇域范围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5万人。作为嘉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板块,徐行拥有着独特的优势与魅力。
在这里,多元驱动的创新产业与普惠共享的服务政策交映,城市建设的蓬勃速度与品质生活的松弛节奏交汇,文化传承的历史印记与智慧人文的现代风貌交织,共同绘就“绿色、科技、人文”的新徐行。
徐行镇正在努力形成“一核(徐行镇建成区)、两园(盛创科技园、科嘉示范园)、两镇(智能传感小镇、聚能小镇)”的发展格局。
当前,徐行镇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徐行镇紧紧围绕区域总体战略部署,坚决摒弃传统路径依赖,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前瞻性调整。在传承“草编之乡”历史文脉与匠心精神的基础上,我们明确提出以“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产业”和“未来新能源”为核心的“2+1”产业发展主导方向。这一转变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推动徐行从传统手工业小镇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高质量新型能源重镇迈进。
唐勐:徐行镇和科嘉示范园是一种怎样的“联动”关系?这种镇级层面的支持,在园区实际运营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叶备芳:张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科嘉示范园于2019年3月建立,是作为徐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区的示范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示范点。
5年来, 园区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上下努力,成为首批嘉定区特色产业园区、上海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重要片区、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基地。
空间资源得到满足,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园区从一期的6.1万平方米到二期新增4.5万平方米,再到现在共13.1万平方米,为企业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如园区2021年入驻的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始面积3000多平方米,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因产能的迅速提升,租赁面积增加到了8000多平方米。满足企业扩张需求的背后,是政府对园区不以面积租赁为考核目标,而是以培育产业、聚焦相关产业集聚为主要目标,过程中园区也不断地在进行业态调整,以数量向质量转型,腾退了业态不符、租赁面积较大的项目,来满足高质量项目的随时租赁。
明确了园区的发展方向,坚持做科创建设及成果转化。以搭建徐行镇“科技成果资源库”平台为抓手,强化院地、校地合作,扩大朋友圈,实现精准招商。目前平台上有18个成员单位,其中院所9家、高校4家、高质量孵化器3家、高技术园区1家及上市公司1家。同时,通过每年一届的“科嘉智光”创新创业大赛、“科嘉杯”篮球赛品牌化的活动及定期的交流、参观等活动来增强相互间的粘性及活力。2023年7月首次与杭光所深度合作,建立了“杭光所、科嘉示范园产业孵化中心”,为园区实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基金+基地+孵化”的要素探索建立了科创生态服务体系,有效形成了“光电领域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集聚,目前园区24家实业型项目中通过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接近50%。
在政策及配套设施上给予保障,使科建、初创型项目能轻装上阵、安心创业。今年上半年,徐行镇党委、政府针对园区入驻科创型、成果转化项目专门制定奖励政策,有些已经享受到了政策的福利。另外,我们加强了配套设施的完善:园区推出了保障性租赁用房,解决园区员工的住房问题;驿动班车解决了员工每天上下班的交通难问题;园区还有食堂、咖啡吧、便利店、充电桩等,满足员工生活配套问题。
唐勐:徐行镇这种清晰的产业规划和空间格局,对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什么?
赵炎昊:徐行镇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先想明白要招什么样的企业,再按他们的需求去打造空间和服务。这听起来简单,但要落到实处还是非常考验定力和远见的。
这意味着三件事:
用“硬核”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企业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特色、资源禀赋有着自己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谋定而动、行且坚毅。稳定的产业政策、完善的配套,给企业落户徐行注入了信心,愿意在这里长远发展。
用优质生态,为企业串联产业链。通过招商规划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企业之间能从“邻居”变“队友”, 省去了到处找供应商的麻烦,下楼就能协作。这种生态带来的便利,比给点税收优惠还要实在。
用精准服务,让企业办事“少跑腿”。定期梳理汇总各级产业政策,形成服务不同类型企业的“工具箱”,通过服务专员制度,及时掌握企业需求,更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提前做好准备,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而不是等企业上门来求。
徐行镇这种做法,就是给企业一张清晰可靠的“导航图”。它告诉企业家:来这里,路修好了,方向是对的,剩下的你只管踩油门往前冲。这种确定性,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撰稿:唐勐
编辑:杨玉洁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