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15年,农历乙未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这一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政治暗杀。幕后主使,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李师道派出的刺客,在长安城的光天化日之下,砍杀了当朝宰相。这一胆大包天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帝国。
815年,农历乙未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这一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政治暗杀。幕后主使,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李师道派出的刺客,在长安城的光天化日之下,砍杀了当朝宰相。这一胆大包天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帝国。
李师道之所以要暗杀武元衡,是因为武元衡主张对淮西吴元济用兵。唐朝中后期,中央和藩镇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藩镇,就是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节度使手握重兵,盘踞一方,成了唐帝国的最大威胁。武元衡遇刺时,唐朝正在对淮西藩镇用兵,主将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雪夜袭蔡州的李愬。李师道和吴元济,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李师道不惜铤而走险,也要阻止唐朝中央对淮西用兵。
暗杀武元衡,只是李师道计划的一部分。他还同时派出了一个和尚,去京城搞大事情。
这个和尚,叫法号圆净。圆净不是普通的和尚,他是李师道的亲信。唐朝的藩镇,都有蓄养僧人的习惯。藩镇们之所以要养和尚,是因为和尚可以给他们当特工。藩镇们利用和尚四处云游的机会,让他们刺探情报,或者从事一些秘密活动。圆净就是李师道蓄养的僧人之一。李师道对圆净非常信任,把他视为心腹。
李师道策划暗杀武元衡的同时,还派出了圆净。圆净的任务,是去京城策动一场政变。李师道的计划是,暗杀武元衡后,立即在京城制造混乱,然后策动禁军哗变,杀掉力主削藩的其他唐朝大臣,拥立一个听命于藩镇的傀儡皇帝。这样一来,唐朝中央对藩镇的军事行动,就会胎死腹中。
李师道还给圆净准备了一份见面礼,一份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大礼。什么大礼呢?皇位。李师道承诺,只要圆净能完成任务,事成之后,就拥立圆净当皇帝。
李师道为什么要找一个和尚当皇帝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李师道当然不是开玩笑,他是认真的。他之所以要拥立一个和尚当皇帝,是因为在他的计划中,这场政变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带头大哥。带头大哥是谁,非常关键。这个带头大哥,必须有威望,有影响力,能让大家信服。但是,这个人又不能是唐朝的宗室或者大臣。因为宗室和大臣,都和唐朝中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政变失败,会牵连出很多人,事情就搞大了。
所以,这个带头大哥,必须是一个和唐朝中央没有瓜葛的人。这样的人,去哪里找呢?
李师道思来想去,觉得和尚最合适。和尚没有亲人,没有家族,没有同党,而且和尚在民间有威望,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所以,李师道决定找一个和尚当带头大哥。圆净,就是他选中的和尚。
圆净接到任务后,非常激动。当皇帝啊,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大好事。圆净觉得自己这回是踩到狗屎运了,居然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了。
激动过后,圆净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首先来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招募死士,打造兵器,准备发动政变。圆净在洛阳搞这些活动,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他没想到,他的行踪早已被唐朝中央的密探掌握。
圆净在洛阳活动的时候,武元衡遇刺案已经告破。刺客供出了幕后主使李师道。唐宪宗大怒,立即下令削夺李师道的官爵,发兵征讨。李师道暗杀武元衡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引来了唐军的征讨,这下他慌了神。
李师道一慌神,圆净就倒霉了。李师道觉得,圆净在洛阳搞这些活动,可能已经暴露了。一旦圆净被抓住,供出了自己,那可就完蛋了。所以,李师道决定牺牲圆净,保全自己。
李师道派人给圆净送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兄弟,对不住了,你的事情可能已经暴露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圆净收到信后,如遭雷击。他这才明白,自己一直被李师道当棋子使。现在棋子没用了,就要被抛弃了。
圆净不甘心就这样被牺牲掉。他决定铤而走险,继续执行原计划,在京城发动政变。
但是,圆净已经暴露了,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唐朝中央的监视之下。所以,他的政变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被破获了。圆净和他的同伙,全部被抓住。
圆净被抓后,唐宪宗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圆净的皇帝梦,就此破灭。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圆净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太天真了。他以为,只要有一个皇帝的位置,就能让所有人为他卖命。他以为,只要打出皇帝的旗号,就能让天下人归心。他错了,大错特错。
皇帝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想当皇帝,得有实力,得有威望,得有民心。圆净一个和尚,要啥没啥,凭什么当皇帝?他以为李师道会支持他,但他没想到,李师道会抛弃他。他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但他没想到,自己早就暴露了。
圆净的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做人,不能太天真。不要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也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什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圆净谋反案,虽然只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它却反映出了唐朝中后期中央和藩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贯穿了整个唐朝中后期,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圆净谋反失败后,唐宪宗对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征讨更加坚定。不久之后,李师道就被消灭。平卢淄青藩镇也被唐朝中央收回。这是唐朝中后期削藩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虽然这次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但它却给唐朝中央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让那些妄图割据一方的藩镇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唐朝中央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圆净谋反案,虽然只是唐朝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天真;做事,不能太鲁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伟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