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不可逆转?看看汉唐自救失败的过程就明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09:31 1

摘要:任何朝代都不能保证永久性的存在,仿佛是每个朝代都摆脱不了的命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弊病,难道真的就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吗?其实并不是没有,只是看魄力够不够,敢不敢对自己动刀的问题。

任何朝代都不能保证永久性的存在,仿佛是每个朝代都摆脱不了的命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弊病,难道真的就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吗?其实并不是没有,只是看魄力够不够,敢不敢对自己动刀的问题。

自我革新的力度,决定王朝命运延续的寿命。只是触碰到巨大的阻力时,往往会选择退缩,导致改革被中断,问题难以解决,局势只能进入更加恶化的趋势,最终王朝灭亡的命运不可避免。这既有其无奈性,又有其必然性。

先看看汉唐自救失败的问题,就能找出一定的规律。西汉的强盛国力,一直持续到汉宣帝时期,这么持久的盛世,却因为汉宣帝的无能把控,使得盛世局面到此为止。而他的乱作为,也把汉朝亲自葬送。汉朝的王霸之道,虽然有点不仁道,但是却能有效地遏制权贵的扩张与势大,使得底层百姓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而他的放纵,使得本就只有外戚干政,儒臣专权的局面,变成宦官也进行专权的三方搏斗。这一局面造成本就不可控的局势,更加难以控制。到汉哀帝时,想要进行改革,变得困难重重。即使只是从最基本的经济方面改革,都是难以推行,只能宣告中断,直到灭亡。

这就是到了王朝中后期,都会有各种问题的积弊,能否迈过去,实现二次重生,帝王的智慧与魄力,占有很大的因素。否则只能等着各种矛盾总爆发,最后与朝代一起沉沦。

再说说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虽然最终克定。但是又留下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这两大致命问题。火速上台的唐肃宗,因太监的支持上位,而给予放权。又因为正规军的溃败,而下放地方藩镇的权力。结果平定叛乱后,这个问题又成为唐帝国的最大隐患。

宦官决定皇帝的权位继承,不合意直接换下一个。而藩镇问题,则是与中央对抗,甚至几度让皇帝下不来台,直接武力驱逐皇帝离京。两者的结合成为唐朝后期皇帝的噩梦。不解决亡国,解决自己性命难保

即使有过几位帝王进行革新,结果不是被废掉皇位,就是被暗杀,要不就被军镇威胁。总之维持原状,大家相安无事。想要改变,后果自负。即使强于“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李纯,解决藩镇问题,也只是一时解决,而没有根除问题的本源。导致只是威压一时,却并不能长久。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他没有意识到宦官的问题,因为他本人就是宦官专政给推上皇位的。最终也被宦官暗害。他的继任者想要挽救国势,结果操作失误,造成更严重的问题,短暂的平稳局面被打破,唐朝进入不可避免的亡国进程。

强如汉唐,都不可避免衰落的趋势。问题在于自我革新的力度不够,或者说认知程度不足。只想解决眼前问题,却不敢触碰问题的核心。只进行局部的修补工作,这只能维持一时的问题,但是症结还在,问题还会爆发,

本身作为最大的利益代言人,对于这种天然对立性的矛盾,魄力还是不够。初步变革的出发点,都是在逐步的试探,守旧势力的底线,一旦遭遇挫折,就选择退缩。只维持表面的稳定,根本性的问题却避而不见。这种只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意味着即使成功也是一时的。

所谓的兴衰更替规律,只不过是最核心问题的处理程度。能够及时清零,则能二次重生。若是不能进行清存,则在原有问题的积累下,继续衰落,直到新王朝的更替,资源再次分配,才能稳定局面,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封建王朝土地是核心,每个朝代建立之初,由于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正在成型。经历过剧烈的动荡期,人口减少,无主土地增多,原有既得利益集团被推翻。可以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进入稳定期。但到中期,人口增多,土地有限,特权阶层的侵蚀,导致盛世下的隐患。到后期又面临这一困境,不改革亡国,改革自己受到生命威胁

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敢于针对自己的统治阶层进行深化改革。毕竟变动太大,威胁政权的稳定。所以大多数统治者,只能进行妥协,直到王朝的终结。人地矛盾与现实政治利益,成为朝代更替的主要因素。没有足够的魄力、智慧与自我革新的决心,缺一种都不可能成功。

来源:藤井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