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自10月初起,我市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造成小麦播种延迟。目前是我市小麦播种最佳时期,据近日全市农业植保部门调查,今年地下害虫虫口密度略低于上年,以蛴螬和金针虫为主,蝼蛄次之。全市麦田平均有虫2.4头/平米,盐湖最高有虫8头/平米,低于上年同期的2.6头/平
今年自10月初起,我市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造成小麦播种延迟。目前是我市小麦播种最佳时期,据近日全市农业植保部门调查,今年地下害虫虫口密度略低于上年,以蛴螬和金针虫为主,蝼蛄次之。全市麦田平均有虫2.4头/平米,盐湖最高有虫8头/平米,低于上年同期的2.6头/平米和13头/平米。今年秋季降雨充足,麦田底墒较好,有利于病害侵染。做好小麦播期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蚜虫等的为害,推迟和减轻茎基腐病、黑穗病、纹枯病、锈病、全蚀病、根腐病、病毒病等的流行和为害,压低前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量及减轻防控压力,同时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用工次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拌种技术
1、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病虫混合发生区,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相应的杀虫剂、杀菌剂单剂,各剂各量,科学混配使用,或选择吡虫·咯·苯甲、噻虫·咯·霜灵、苯醚·咯·噻虫等高效复配制剂。
2、茎基腐病常发区可选用咯菌腈、苯醚·咯·噻虫、三氟吡啶胺、咯菌·噻虫胺、唑醚·灭菌唑等药剂拌种或包衣;纹枯病常发区可选用戊唑醇、咯菌腈、氟唑菌苯胺等药剂拌种或包衣;根腐病常发区可选用噻虫·咯·霜灵、噻虫·咪鲜胺等药剂拌种或包衣;白粉病常发区可选用三唑类及福美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全蚀病常发区可选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申嗪霉素或井冈·枯芽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黑穗病常发区可选用灭菌唑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常发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减轻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
3、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选用噻虫嗪、氯氰菊酯、苯甲·吡虫啉、苯醚·咯·噻虫、丁硫·戊唑醇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重发区在药剂拌种或包衣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处理,可用辛硫磷均匀撒施于播种沟内,随后覆土。苗期蚜虫发生区,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包衣。
注意事项
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用“三证”齐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拌种药剂;二要准确掌握农药用量,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进行包衣或拌种;三要注意拌种方法,如果既要用杀虫剂拌种,又要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四要随拌随播,不可久置;五要严格遵守拌种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人畜中毒,有条件的最好实行统一拌种。
供稿|植保站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