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再现超级独角兽!企查查冲击IPO,毛利率超90%,涉多起诉讼,管理人员去年人均薪酬51万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18:42 1

摘要:近日,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企查查”)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此次IPO,企查查拟募资15亿元,根据招股书,企查查计划将资金全部用于研发。

作为国内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商之一,企查查将目光盯向了资本市场,有望成为继启信宝母公司合合信息之后第二家于A股上市的企业。

苏州明星独角兽,正式冲刺IPO。

近日,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企查查”)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此次IPO,企查查拟募资15亿元,根据招股书,企查查计划将资金全部用于研发。

在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四大国内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启信宝母公司合合信息已率先登陆科创板,企查查有望成为继其之后第二家于A股上市的企业。

01

三维IT青年“意外创业”,估值85亿

企查查的创立,本身是一场“意外”。2014年之前,陈德强、杨京、施阳三人还在苏州当地一家IT公司上班,身居高管,收入稳定。

当年2月,陈德强三人准备做一个体育场馆租赁项目,主要提供租场地服务。为了找到场地背后真正的负责人,他们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查询工具,只要在上面输入场馆的名字,就能查询到工商信息。

后来,这个查询工具就“火”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在见客户之前想查看对方的底细,刚好用到这样一个工具。恰巧当时国家在推动工商数据的公开披露,陈德强他们看到了机会,将微信号名字改为“企查查”,在2014年4月初完成对全国的工商信息的接入。

由于当时市场还没有一家互联网平台模式企业征信类产品,企查查的对手天眼查的系统直到2015年底才上线,另一个对手启信宝则是在2015年才刚具雏形,因此企查查便成为国内第一个商业查询平台。

后来,仅三个月,企查查用户就从200增长到7万,于是三个人辞职放开了手去干。

在冲刺IPO之前,企查查深受资本青睐。企查查显示,其创立至今,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数亿元,投资方包括险峰长青、燧石资本、元禾辰坤、兴富资本、国方创新、万得投资等机构。

招股书显示,企查查最后一轮增资发生在2023年10月,公司新增股本225万元由中信投资全额认缴。

在2024年10月至11月,企查查完成最后一次股权转让,外部投资人君安控股因看好其发展前景而投资入股,分别受让荷花缘、杨京持有的170.6万股、42.6万股股份,转让价格均为23.5元/股。据此测算,企查查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达到85亿元。

股权结构上,IPO前,企查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德强直接持股为35.49%,通过苏州知彼间接控制11.54%股权,通过苏州知己间接持股为5.96%,合计控制公司53%股权。万得信息旗下荷花缘持股为16.34%,杨京持股为12.07%,险峰投资持股为5.69%,施阳持股为4.73%,兴富新兴持股为2.8%。

值得注意的是,陈德强配偶马群任企查查董事。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马群任苏州工业园区世珍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销售助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任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

02

年赚近3亿,毛利率超90%

从企查查发展历程来看,2014年,企查查上线面向C端用户的会员类产品,2016年发布首款收费产品——企查查VIP会员,并在此后年度陆续推出企查查SVIP会员、企查查专业版等产品;此外,该公司利用C端产品积累的技术和数据治理体系,结合B端多元化行业的共性需求,推出查询终端、尽职调查产品、风险监控产品等。

截至目前,企查查拥有企查查App、小程序、Web端等面向C端用户的会员类产品,以及面向B端客户的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接口等产品,其中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6月底,企查查产品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8000万、年付费用户数超100万。

从销售模式来看,该公司C端产品主要为按期间收费的会员类产品,由公司通过App、Web端等渠道直接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个人用户主要采用微信、支付宝、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公司付费;公司B端业务采用直接销售模式,主要通过自有销售团队进行市场营销工作。

从业绩表现方面来看,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3.75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9亿元、2.59亿元、3.17亿元、1.72亿元。其中,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达99.99%。

拆分营收来看,企查查涵盖C端与B端业务,其中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2022年—2025年上半年期间,该公司C端业务产生收入分别为4.12亿元、4.88亿元、5.44亿元和2.8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51%、78.89%、76.87%和76.11%。

与此同时,B端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06亿元、1.30亿元、1.64亿元和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49%、21.11%、23.13%和23.89%,呈逐渐上升趋势。

分产品类型来看,报告期内,企查查的会员类产品收入占比均超过80%。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企查查会员类产品收入分别为4.41亿元、5.3亿元、6.02亿元和3.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09%、85.77%、84.98%和84.25%。

毛利率方面,2022年至2024年期间,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7.24%、88.51%和88.8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进一步增长至90.74%。关于毛利率增长的原因,企查查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有小幅增长,主要是公司会员类产品等标准化产品已具备规模效应,标准化产品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

招股书显示,2022年以及2023年,企查查均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亿元、2亿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人员薪酬分别为2910.07万元、3522.25万元、4190.14万元和2,025.7万元,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企查查2024年管理人员薪酬平均为51.1万元/人。

据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蓝皮书》及QuestMobile(注: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数据,202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类的通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企查查的市场份额、移动端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二,移动端应用商店下载量第一。

从目前国内商业大数据服务竞争格局来看,除了企查查之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及其对应企业分别为天眼查(金堤科技)、启信宝(合合信息)和爱企查(百度网讯),其中合合信息已在科创板上市。

不过,放眼全球,还有以邓白氏、益博睿、穆迪为代表的欧美商业大数据服务机构,目前上述企业已在面向企业级客户的商业大数据服务方面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在企查查看来,与国际上的竞争企业相比,公司在营收规模、数据资产、管理效能、全球化视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同时也依托我国深厚的互联网用户基础和公司敏锐的市场洞察,在面向个人客户的商业大数据服务方面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03

合规存隐忧

尽管近年来企查查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企业征信机构、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企查查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合规隐忧。

就在近日,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而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政处罚,罚款1万元。时任企查查征信业务部征信业务主管魏某莉因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300元。

企查查近年来因征信业务问题而发生纠纷的情况频有出现。例如,其曾因信息错配、将个人手机公开为企业电话引发骚扰、将私人案件关联至公司名下等问题,多次被投诉或诉至法院。

企查查企业信用报告显示,企查查近年因名誉权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案由涉多起诉讼,且有151条立案信息。

企查查收费服务也被指存在一些漏洞。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年来企查查涉及“页面诱导消费”“擅自自动续费”“售后退款难”等消费者投诉频发,仅今年10月以来就出现了10余笔投诉。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在招股书中,企查查坦言其面临诉讼纠纷风险与个人信息保护风险。

企查查表示,企查查拥有海量、多维度的商业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依赖于自动化信息技术。尽管其“积极完善数据清洗规则和算法,但客观而言难以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若未来因数据匹配、展示有误导致公司新增重大诉讼纠纷案件,该等诉讼纠纷将可能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尽管其在处理相关个人信息时已采取多种措施,但“鉴于数据来源复杂多样,且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强化、细化,其仍可能存在因未能充分识别并剔除敏感信息而引发的侵犯个人隐私、未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