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文明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渭南技师学院组织教师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开展教育研学活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8:40 1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文旅相关专业和历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编写文旅和历史课程教材,加强教材内容创新与资源优化,近日,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君升带领学院相关教学系专业教师,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开展“沉浸式研学+教学资源开发”主题活动,以文博资源为纽带,搭建“课堂—

学院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文旅相关专业和历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编写文旅和历史课程教材,加强教材内容创新与资源优化,近日,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君升带领学院相关教学系专业教师,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开展“沉浸式研学+教学资源开发”主题活动,以文博资源为纽带,搭建“课堂—博物馆—教材”联动桥梁。

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活化石库,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成为本次教材素材采集的核心对象。在两大文博殿堂内,教师们沉浸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系统性观摩了从史前至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与历史遗迹。他们认真聆听专业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不仅对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辉煌历史有了更宏观的把握,也对具体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挖掘。

参与考察的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行程收获丰硕,不虚此行。通过直面历史文物,他们获得了超越书本的直观体验和一手资料,激发了许多关于教学创新的灵感。直面文物的沉浸式体验,让教师们跳出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开始以文化传播者的视角重构教学。大家一致认为,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用文物背后的故事串联历史脉络,让学生在触摸文明记忆中理解文化根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文旅专业和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博物馆作为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其蕴含的教学资源成为学院推动学科发展与教材创新的源头活水。此次研学既是学院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一步,更是服务教材编写的重要实践。一方面,通过沉浸式采集为教师补充了“一手素材”,助力打造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人才层面保障教材质量;另一方面,紧扣陕西历史文化强省战略与渭南发展需求,将文博资源与渭南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教材从“通用型”向“特色化、应用型”转型,更贴合区域文旅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院已开始素材整理工作,计划将此次采集的内容转化为国家规划教材与校本教材的生动章节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未来,学院将持续以文博资源为纽带,一方面紧跟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深化与渭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结合,推动历史教育、文旅教学与专业建设、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兼具历史素养、实践能力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文化根基与教学资源根基。

来源:渭南技师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