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算一公斤铀-235的总能量,先得知道里面有多少原子。铀-235的原子量是235克每摩尔,一摩尔里有6.02乘以10的23次方个原子。所以一公斤,也就是1000克,相当于大约4.26摩尔,原子数就达到2.56乘以10的24次方个。
要算一公斤铀-235的总能量,先得知道里面有多少原子。铀-235的原子量是235克每摩尔,一摩尔里有6.02乘以10的23次方个原子。所以一公斤,也就是1000克,相当于大约4.26摩尔,原子数就达到2.56乘以10的24次方个。
把这个乘上每个裂变的能量,总共就是8.2乘以10的13次方焦耳。这是个天文数字,简单比比看,标准煤一公斤烧完放出大约2.9万千焦耳的热,要想得到同样多的能量,得烧掉差不多2800吨煤。
当然,这计算假设所有铀-235都完全裂变了。在实际核反应堆里,不是每个原子都裂变,还有些损失,但大体上能量规模就是这样。
这能量不是一下全放出来的。裂变产物飞出时带着动能,加热周围水,产生蒸汽推涡轮发电。还有些能量从γ射线和中子来,但总和就是那200兆电子伏。历史上,科学家通过质量测量和实验验证了这点,比如用粒子加速器轰击单原子,记录释放的粒子能量。
实际应用中,核电站的燃料棒里铀-235浓度低,通常3-5%,剩下的多是铀-238,得富集才行。但一公斤纯铀-235的潜力,就够一个中等城市用几天电了。这不光是数字游戏,还提醒我们核能的密度高,运输和存储都方便得多。
转到地球上的铀能用多久,这问题得看资源量和消耗速度。铀在地球上不算稀有,跟锡锌差不多,到处有,但经济开采的矿床有限。2023年,已识别的可回收资源到130美元每公斤铀的成本,总共约592万5700吨铀。
澳大利亚占大头,167万多吨,其次哈萨克斯坦81万多吨,加拿大58万多吨。加上更高成本的,到260美元每公斤,总资源升到793万5000吨。这些是合理保证和推断资源,地质信心高的部分。
当前全球核反应堆需求每年大约6万7千吨铀,2025年估计6万8920吨。随着核电增长,这数字会涨。但按现在速度,592万吨够用90年左右。这不算多,但别慌,还有扩展空间。
先说生产历史,从1945到2024年,全球累计产了329万多吨铀,加拿大最多57万多吨,哈萨克斯坦39万多吨,美国37万多吨。生产分阶段,早年军用,后转为民用,现在哈萨克斯坦主导,产量占全球40%。
为什么说不只90年?因为资源不是死的,勘探会增加储备。过去十年,资源量涨了四分之一,高价刺激更多矿开采。
还有二次供应:库存、军用高浓铀转民用、回收铀钚、贫铀再富集。这些每年省下不少原矿需求,比如回收铀钚一年省2000吨。国际燃料储备如俄罗斯和IAEA的低浓铀银行,也缓冲供应。
更关键的是技术进步。常规反应堆只用铀-235,占天然铀0.72%,剩下99%多的铀-238浪费了。但快中子增殖堆能把铀-238转成钚-239,可裂变。这样,资源利用率翻60倍以上。
钍也能用,地球钍资源约600万吨,三倍于铀,在某些堆型如CANDU里当燃料。按当前地质知识,用上这些,铀钍够用几千年。IAEA说,足够支持核电到2050年后大增长。
再说非常规来源。磷酸盐矿伴生铀,历史产2万吨,现在不经济,但资源有4万多吨。稀土矿也伴铀,格陵兰一个矿就有22万多吨。最有潜力的还是海水。
海洋里铀总4.5亿吨,每升海水3.3微克。提取技术在研究,用酰胺纤维吸附,实验室能从渤海取12.6毫克每克材料。日本测试吸附垫,中国新方法40分钟内从咸水取100%铀。
2025年有进展,如氢键多孔材料30天场测取11.97毫克每克。成本现在高,300-610美元每公斤,但大规模开发能降。如果成功,海水铀几乎无限,够人类用上万年。
来源:于彬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