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情感内耗,其实都是自己给对方加的美颜滤镜闹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14:24 1

摘要:上周三晚上我在火锅店排队,隔壁桌一对情侣吵架吵到掀桌子。男生红着眼吼“你当初不就是看上我长得帅吗”,女生哭着回“那你以为我图你什么?图你半夜打呼像电锯还是图你上完厕所不掀马桶圈?”

上周三晚上我在火锅店排队,隔壁桌一对情侣吵架吵到掀桌子。男生红着眼吼“你当初不就是看上我长得帅吗”,女生哭着回“那你以为我图你什么?图你半夜打呼像电锯还是图你上完厕所不掀马桶圈?”


多少人把“性吸引力”当成爱情的全部首付,最后发现月供根本还不起。今天想掏心窝子跟你们聊个扎心但有用的话题,怎么让你对异性就容易上头的想法“卸妆”,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对性祛魅”。这事儿说透了,你会发现90%的情感内耗,其实都是自己给对方加的美颜滤镜闹的。


性价值这玩意儿,真没你想的那么金贵,先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你小时候有没有觉得“”AD钙奶”是世界上最奢侈的饮料?后来长大了发现超市货架上论箱卖,甚至喝多了还齁得慌。


性价值这东西也一样。我见过太多男生把“她愿意跟我上床”当成天大的恩赐,好像对方手里攥着限量版入场券似的。但你用脚趾头想想:地球上78亿人,除去老的少的,至少30亿异性具备“”提供性价值”的能力。这玩意儿就像小区门口便利店的矿泉水,你以为货架上那瓶贴着“进口”标签的特别金贵,其实拧开盖子喝一口,跟隔壁老王家烧的凉白开没本质区别。


心理学上有个“稀缺性谬误”,说我们总觉得得不到的东西特别珍贵。但性这事儿最反常识的地方在于:它的“物理稀缺性”几乎为零,所谓的“稀缺感”全是你脑子里的小剧场演出来的。就像你不会因为楼下便利店今天卖光了矿泉水就哭天抢地(大不了去对面超市买嘛),为什么到了性价值这儿,就突然患上“”选择困难症晚期”了?

我朋友小A前段时间追一个乐队主唱,形容他“站在舞台上就像会发光,连拨吉他弦的手指都带着仙气”。结果上周她去后台送水,撞见主唱蹲在墙角啃煎饼果子,辣酱蹭得嘴角都是,还一边啃一边抠脚。小A回来跟我吐槽:“那一刻我突然清醒了,原来我爱上的不是他这个人,是我给他开的'性欲美颜滤镜'。”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光环效应”在性欲里的变体 ,当你对一个人产生性欲时,大脑会自动启动“一键美化”功能:他说话带口音叫“有磁性”,他迟到半小时叫“艺术家脾气”,他朋友圈三天可见都能解读成“”神秘感”。但你试试关掉这个滤镜(比如看到他挖鼻孔、打嗝、跟他妈撒娇要零花钱),大概率会发现:哦豁,原来这哥们儿也是个会放屁的凡人。


我见过最绝的案例是我表哥:当年追表嫂时觉得她“连打喷嚏都比别人优雅”,结婚十年后某天突然跟我说:“昨天她敷着绿泥面膜追着孩子打,我看着她脸上往下滴的泥点子,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我还以为她是从《天鹅湖》里飞出来的呢。”;你看,去性欲化视角,才是检验一个人真实面目的高清摄像头。


当你用理性给对方“打分”时,就像给模糊的照片调清晰度:哪些是真实的优点,哪些是你脑补的光环,一目了然。记住啊,好的感情是“1+1>2”,不是你拿着放大镜在对方身上找优点,也不是他用美颜滤镜骗你一辈子。


其实对性祛魅不是让你变成“爱无能”,而是帮你从“荷尔蒙奴隶”升级成“感情主人”。就像你不会因为超市打折就囤十箱矿泉水,也不该因为某个人“”性吸引力爆棚”就赌上自己的喜怒哀乐。


下次再对谁心跳加速时,试试这三个小动作:


问自己:如果TA现在突然变成你哥/你妹,你还会觉得TA“闪闪发光”吗?(瞬间去性欲化)

拿张纸写下TA三个真实缺点(别跟我说“TA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那是你瞎)

想想你最好的朋友怎么评价TA(旁观者清这四个字,真的不是白说的)


说到底,好的感情应该是“我见过你抠脚的样子,依然觉得你笑起来很好看”,而不是“我只爱你美颜滤镜里的样子,滤镜碎了就分手"。你最近有没有遇到让你“滤镜破碎”的瞬间?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给感情“卸妆”~

来源:情感疗愈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