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4日讯(通讯员 曾玉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其中29~65万人因流感导致呼吸道疾病死亡,且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教授提醒,我国流感流行期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4日讯(通讯员 曾玉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其中29~65万人因流感导致呼吸道疾病死亡,且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教授提醒,我国流感流行期通常出现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目前正是采取防护措施的关键时期,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主要的措施,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不是重感冒,老年人风险更高
许多人将流感误解为“重感冒”,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流感是由特定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感染者不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指出,老年人因免疫功能逐渐减退,且常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建立科学防护三道防线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已经使用了60多年,实践证明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禁忌证者,均应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目前我国批准的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两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因为疫苗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产生有效抗体,且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最优保护期一般为6~8个月,因此需要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持续保护。
个人防护是第二道防线。季节性流感很容易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可能被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如常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眼、鼻、口;出现轻微不适时应居家休息,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佩戴口罩。
健康生活方式是第三道防线。保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量饮水、适度锻炼和保持愉悦心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识别不典型症状,及时就医
老年人流感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或基础疾病加重。家属应密切观察,一旦老年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原有疾病加重,应及时就医。
另外,疫苗对老年人的保护效果可能不如年轻人,但可以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但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发病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增强免疫力,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特别是伴有气促、基础疾病加重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进入秋季后,气温变化加剧,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帮助他们平安度过流感高发季节。
来源:免疫守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