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海湾生态减灾案例获选为国际典型案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18:04 1

摘要:近日,在江苏盐城举办的2025年全球滨海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了《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第二批),钦州市海湾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全球9个典型案例。广西在海湾协同治理与生态减灾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海岸带治理贡献了

论坛现场

近日,在江苏盐城举办的2025年全球滨海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了《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第二批),钦州市海湾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全球9个典型案例。广西在海湾协同治理与生态减灾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海岸带治理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钦州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枢纽,也是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入海口,经济与生态功能地位十分突出。钦州湾内设有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三个国际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园区两侧的孔雀湾与永福湾内红树林繁茂生长,渔业资源丰富,构成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在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风险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伴随着周边建设开发及人为活动影响,湾区出现海湾淤积、沙滩侵蚀下陷等情况,区域生态系统持续恶化,对当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

为解决系统性危机,当地坚持陆海统筹,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累计完成红树林修复512.99公顷、岸线修复33.94千米、海湾疏浚296.64万立方米、沙滩补沙36.93万立方米,在湾外打造“沙滩—护坡—防护林”滨海综合沙滩防护体系,在湾内构建“红树林—生态护坡”海岸综合防护体系。同时,有针对性分级资源再利用疏浚物,细颗粒用于吹填营造红树林宜林地,粗颗粒用于补沙修复沙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创新性利用6000吨废弃的牡蛎壳铺设成生态防护带,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稳固滩面,有效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

在持续开展生态减灾建设期间,因湾区内红树林修复成果明显,钦州市成功完成广西首宗红树林碳汇交易,率先推动蓝碳资源市场化,并同步构建智慧海洋预警减灾体系,实现红树林生长实时监测与海洋灾害提前预警,推动被动减灾向主动御灾转型。

经过系统治理与整体修复,红树林与生态护坡共同筑起绿色海岸防线,区域波高衰减率最高达32.4%,外侧沙滩体系波高衰减率达63.7%,有效抵御了台风、风暴潮的侵袭。伴随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区域内鸟类种类明显增多,红树林群落持续健康演替,潮间带与底栖生物种类分别大幅增加57%和21%,充分印证了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巨大潜力。

海湾生态活力的持续增强,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大量新兴民宿集群投资,2024年接待游客超321万人次,区域旅游消费突破27.22亿元。园区红树林海洋科普馆被认定为广西海洋科普与意识教育基地,成为传播海洋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力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良好生态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支撑。一直以来,广西海洋部门坚持陆海统筹、系统修复,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海岸带、海岛链和自然保护地为支撑的“一带一链多点”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用心保护和建设北部湾“美丽海湾”。全区海洋生态监测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海洋生态质量保持优良。

广西海洋生态修复案例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亮眼瞩目,多次获得国际认可。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的生态海堤被列为全球八大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2023全球滨海论坛上,广西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曾入选全球8个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人海和谐的“广西经验”。(杨晓佼)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