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别再宅家!医生建议:麻将可打,这5件事别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17:43 1

摘要:但话又说回来,打麻将能提神养脑,前提是别“宅”出一身病。医生常说:“退休的身体最怕两种极端,一种是太懒,一种是太拼。”60岁之后的健康,不是靠静养来的,而是靠“动”养出来的。

小区的棋牌室一到下午,总有几位精神抖擞的大爷大妈,搓起麻将那叫一个专注。

有人笑话他们:都这把年纪了,还打什么麻将?其实啊,这帮人比很多整天窝在沙发上看剧的同龄人,身体状态要好得多。动脑、动手、动心情,比光吃保健品靠谱多了。

但话又说回来,打麻将能提神养脑,前提是别“宅”出一身病。医生常说:“退休的身体最怕两种极端,一种是太懒,一种是太拼。”60岁之后的健康,不是靠静养来的,而是靠“动”养出来的。

别看麻将桌小,却浓缩了老年人最需要的三件养生事:社交、动脑、动情。

有研究团队曾统计,适度的社交活动能让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推迟3到5年。而麻将的奇妙之处恰恰在于,它让大脑保持算牌、记牌、论阵的兴奋状态。对比一下那些“宅家族”,他们常常白天无聊、晚上睡不着,循环往复,越养越虚。

麻将这项活动还能让人心情愉悦。老年人常说“牌好人精神头也好”,其实这只是一个外在表现,本质上是大脑多巴胺分泌增加的结果。保持心情舒畅,免疫系统就会更活跃。

当然,医生也有提醒。麻将能打,但不能“瞪眼打”,尤其不能打通宵。身体的恢复能力在60岁后会明显下降,熬夜一晚,对老年人而言相当于年轻人连续工作两天。所以麻将是好事,但得有限度,玩出脑筋活络,不要玩出心律不齐。

麻将能打,可有几件事老年人一旦粘上,身体就容易出问题。不是医生爱“吓人”,而是这些坏习惯看似平常,后果真不小。

第一件事:一天三顿都不在点上。
很多人退休后没规律,想吃就吃,饿了才动筷。其实老年人的胰岛功能、胃排空都在变慢,不定时吃饭会造成血糖波动,胃也难受。固定时间吃饭,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甚至连进餐时的节奏也重要,慢一点,咀嚼30次,吸收更稳。

第二件事:天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电视成了精神寄托,但看得久了,腰椎、颈椎、眼睛全都受罪。更糟的是,被动的信息输入让大脑变“懒”,反应能力下降。医生看诊时常遇到“记不得药名”的老人,问起来,十有八九是生活太单一。

第三件事:盲目吃保健品。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养生”产品容易让人误以为健康是“吃出来的”。实际上,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更不能取代均衡饮食和运动。不少老人吃了几十种补品,结果肾反而吃坏了。身体不是靠补,而是靠用得好。

第四件事:躺着思考人生。
你没看错,就是那种天天在床上想“我老了”“没啥意思”的状态。精神上的闲置,会让大脑萎缩速度变快。研究发现,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抑郁风险降低超过一半。想保持快乐,其实只需要迈出门和人打个招呼。

第五件事:拒绝新鲜事物。
有的人上了岁数就害怕变化,连智能手机都嫌麻烦。其实学习新东西是最好的脑部康复训练。哪怕只是学着用视频聊天,或拍一段短视频,都在唤醒新的神经通路,让记忆力更灵光。

从医学角度看,人一旦不动,身体的代谢水平就开始下降。60岁后,肌肉每年流失2到3成,这不仅影响走路稳不稳,更关系到免疫力高不高。许多所谓“老年病”,其实都是“缺乏活动病”。

医生经常建议老年人“以乐为练”。别想着非得去健身房,生活处处是运动。遛弯其实是心脏的天然训练,做饭是手眼协调的练习。只要愿意动,身体自然能维持较好的平衡。

有个常见误区值得一提:不少人认为走得慢、省力气。其实走得太慢反而增加摔倒风险。保持轻快步伐,反倒能锻炼神经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七十多岁还登山,而有些人六十出头就拄拐的原因。

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塑造心态。医生发现,爱活动的人更乐观。大脑在运动中分泌β内啡肽,这种物质能缓解焦虑,让人精神振奋。用通俗点的话说,多走一步,少闷一句气。

不少老人一到退休,精神一下“卸了劲”。没有工作压力后,生活节奏突然变慢,心情难免空落落。人的心一闲,病就来得快。医学上甚至把这种状态称为“退休综合征”。

医生常劝患者:别让“空闲”变“空虚”。麻将桌边的热闹是一种药,公园的笑声是另一种药。情绪通畅,大脑和免疫系统都在运转。

比起吃什么、补什么,老年人的健康更多取决于与他人互动的次数。有人陪着笑,有人一起动,那才是真正的长寿方。

还有一点,心态比血压还重要。医生见过太多病人,身体检查没大问题,就是被焦虑困住。总担心这里疼那里酸,反而越想越不舒服。不为小病添心病,是老年人最难但最值的修行。

生活中,最幸福的老人往往有个共同点:他们依然“参与生活”,而不是“看生活”。早上听广播,中午去菜场,下午搓两圈麻将,傍晚散步晃一晃。这才是最自然的抗衰老方式。

人到六十,身体的每一分活动,都是给未来买“健康保险”。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走出去”的人,其实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动起来,不是为了活得更久,而是为了活得更有劲。

老年健康说到底,是活法的问题。麻将可打,因为那是一种热闹里的健康;五件事别碰,因为那是懒散里的陷阱。活得越有滋味,身体就越通透。

与其盯着数字看体检,不如抬头看看天空,和朋友唠唠嗑。人老心不老,田也绿心也亮。健康不是“捂”出来的,是在动与笑中一点点养出来的。

别再宅着了,出去搓一圈,别忘了带笑容。

愿你越活越自在,越动越年轻。

你会选择用哪种方式让自己的晚年更有活力?欢迎留言交流你的健康秘诀。

参考文献:
[1]王秀珍,刘桂花.老年人日常活动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2):3037-3040.
[2]林立,田宇.规律运动对老年肌少症影响的追踪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03):448-452.

声明:以上内容为医学健康知识科普,旨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不构成具体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所涉观点仅用于健康传播,部分案例为生活场景化处理,无指向性。如涉及版权或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