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3爆!好望水给饮料营销上了一堂“流量敏感”课,有点东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16:04 1

摘要:好望水这半年是真会搞事,8月份刚签了王青和冯建宇,俩人为啥火?还不是之前那部环大陆剧集又翻红了嘛。

好望水这半年是真会搞事,8月份刚签了王青和冯建宇,俩人为啥火?还不是之前那部环大陆剧集又翻红了嘛。

好望水直接以“品牌挚友”的身份拿下,关键是,它居然是行业里第一个同时官宣俩人的饮料品牌,这波操作我是没想到的。

而且冯建宇那场直播,小时榜GMV就干到140万,你敢信?本来想这可能就是运气好,后来发现人家从6月到8月,每月都有这级别的爆点,根本不是巧合。

6月的时候,大家还在盯着短视频带货那点流量,好望水已经把目光挪到语音厅了,找的还是头部的“听潮阁”。

听潮阁那粉丝粘性我是真见识过,我身边就有追的朋友,每天上线六七个小时不说,有的月打赏都不少。

关键是那会儿没多少饮料品牌注意到这赛道,好望水等于提前占了坑。

它也没只搞线上,还绑了南京颐和路出限定礼盒,里面有透卡还有扇子,线下又搞咖啡快闪。

后来我听盒马店员说,银泰店专门设了听潮阁主题堆头,真有粉丝拖着行李箱去扫货,这用户粘性被它玩明白了。

7月那波更绝,盯上了那艺娜。

那会儿好多品牌都觉得那艺娜“热度高但不够潮”,怕拉低自己调性,还怕她的争议体质引舆情,全都躲着走。

好望水倒好,直接拿下她首支商业广告,还搞了套“反差包装”,海报按国际巨星那范儿拍,叫人“LadyNana”,连直播都改名“线上演唱会”。

最妙的是广告曲《辣一辣》,把人家被吐槽的“高音扯嗓”,改成了“释放情绪的感染力”。

结果呢?直播间涌进来24万人,评论区全是“这波玩明白了”“吃辣喝望山楂记住了”,还直接带动望山楂卖爆了。

说实话,别人怕的争议,它倒变成流量密码了,这风险把控能力,比不少老品牌都强。

光靠单次合作肯定走不远,好望水早搭了套“金字塔”明星体系。

塔尖找的黄子弘凡、王星越,不是那种动辄几千万代言费的顶流,但国民度够,形象也正面。

关键是人家不光能撑调性,还能带货,单日GMV能到三四百万,代言费却比顶流便宜一大截。

塔身就找李云霄、邝玲玲这种短期合作的,2月跟邝玲玲合作1小时就破百万,4月跟李云霄7个多小时卖了230万,全是短平快带量的。

比起那些砸几百万签顶流,最后销量跟不上的品牌,好望水这算盘打得,隔着屏幕都能听见响。

不光明星玩得明白,IP联动也好不含糊。

就说跟《恋与制作人》,第一次合作就卖得不错,今年直接“二搭”,还加了亳州五禽戏这个非遗IP,出的贴纸、徽章,二次元粉丝都说够“收藏级”,不少人为了集全套反复买。

还有跟上海越剧院合作,搞的越剧脸谱限定瓶,在小红书火得不行,笔记好几千篇。

搞不清别的品牌联名总翻车,好望水怎么就知道找哪些IP能戳中用户,还能让用户回头再买,这可能就是它跟别人的差别,不追热门瞎跟风,要么找有忠实粉丝的,要么搞差异化创意。

为啥它能这么玩?还不是产品定位找得准。

好望水那望山楂是佐餐饮料,不是每天都得喝的刚需,人家就主打“场景升级”,比如吃辣的时候解辣,朋友聚会的时候撑场面,不追求你天天买,就占住那些特定时刻。

而且团队配置也不一样,传统饮料公司80%的人都在搞销售,好望水300人里,60个是品牌、市场和研发,这精力分配,能不敏锐吗?我还听说广东美宜佳有个头部供应商,代理了五十多个一二线品牌,却把最好的资源位留给好望水,就因为觉得它懂年轻人,能带动动销。

当然,也不是没隐患。

现在农夫山泉、娃哈哈都开始做养生水了,投入还大,好望水现在靠热点带销量,长期下来品牌价值够不够?我觉得吧,短期流量能让它从1.2亿卖到7亿,但想冲10亿,光会玩流量还不够。

得琢磨琢磨产品创新,比如能不能拓展点新口味,或者把养生概念融进去,还得让用户真正认可品牌,而不只是觉得“它营销做得好”。

不然等流量红利过了,大家新鲜劲没了,就难了。

和好望水这半年的操作看下来,它能从饮料圈突围,关键是不按常理出牌,别人追顶流它追“潜力股”,别人怕争议它用争议,别人死磕线下它先抓线上流量。

但想走得远,还是得平衡短期销量和长期品牌。

毕竟饮料这行,光靠流量撑不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得看产品硬不硬,用户认不认。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