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资阳乐至县东山镇赛老村,昔日的“边角地”变身错落有致的“微花园”“微菜园”,崭新的污水管网沿着通村路延伸……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源于该村今年以来以“三定四改五行动”为抓手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让这个距乐至县城20公里、幅员6.7平方公里的村庄,实现了从“
走进资阳乐至县东山镇赛老村,昔日的“边角地”变身错落有致的“微花园”“微菜园”,崭新的污水管网沿着通村路延伸……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源于该村今年以来以“三定四改五行动”为抓手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让这个距乐至县城20公里、幅员6.7平方公里的村庄,实现了从“旧模样”到“高颜值”的华丽蜕变。
塞老村新改建党群服务中心。
“环境整治先定方向,不能瞎折腾。”赛老村党总支书记杨云说,村里首先以“整体谋划示范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干部带头群众主体”的“三定”原则明确治理方向,让整治工作有章可循。
在“整体谋划、示范推进”中,村干部走访400余户村民、收集100余条意见,最终选定3个紧邻快速通道和粮油产业核心区、群众改造意愿强的院落先行试点。为“留住乡愁”,村里拒绝大拆大建,用老旧砖石瓦片点缀庭院,打造10处“微花园”“微菜园”,还新建2处公共休闲区和3处文化墙,让乡土味道融入村容。“干部带头、群众主体”更是打破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30余名村民主动参与房前屋后整治,3次院落会开下来,“一户一策”的整治方案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
环境好不好,细节见真章。赛老村围绕“改公共空间、围栏斜坡、卫生厕所、生活习惯”“四改”精准发力,逐项破解环境痛点。针对“十乱”乱象,村里召开专题院落会,由群众投票决定清理内容,最终增添10个垃圾桶、新建4处材房、拆除5处违建鸡鸭棚,清运垃圾2吨;修缮围栏斜坡时,充分利用废弃石材、砖瓦,建成2000平方米美观耐用的围栏护坡,实现“小钱办大事”;34户农村旱厕全部纳入改造,新建2000米污水管网,让院落污水收集处理率超95%;同时落实家庭“四包”责任制,设立3个公益性环境卫生岗位,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环境改善不是‘一阵风’,要靠长效机制守住成果。”杨云介绍,赛老村通过实施内生动力提升、社会风气提升等“五行动”,让和美村容“持久在线”。
改建前后对比图。
村里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洁美家庭”评比,以“三美三净”为标准,结合幸福积分兑换,今年已评选10户“洁美家庭”,让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墙等阵地,每周播放红色电影、每月开展党群活动、每季度评选“好公婆好儿媳”,涵养文明乡风。借助快速通道通车契机,建设“四好农村路”3公里、拓宽通村路5.6公里、修建入户路3.7公里,让全村公路总里程达14公里。在产业发展上,依托土地全域整治,新建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修建8.2公里水渠、2座提灌站,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粮油、魔芋产业,让村民在改善环境中收获实惠。
塞老村粮油产业。
“赛老村从美化环境、培育乡风等关键小事抓起,发动村民一起干。如今村子干净了,道路宽敞了,大家的习惯也更文明了。”杨云说,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院落治理”新样板和文明乡风新名片,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粮油产业和乡村旅游,让“整洁美”带来“共同富”,把赛老村建设得更宜居、更幸福。
实习记者 李磊 全媒体记者 韩成玺 李思彤
来源:资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