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兰人把出口管制红线从7nm一下子拉到45nm,连老款DUV都被扣在海关,像把已经递到嘴边的饭碗又端走。
九月的风刚吹到长三角,ASML的仓库却先一步上了锁。
荷兰人把出口管制红线从7nm一下子拉到45nm,连老款DUV都被扣在海关,像把已经递到嘴边的饭碗又端走。
消息落地那天,深圳华强北的柜台老板们没吭声,只是默默把“现货光刻机”招牌翻了个面——行情比天气预报还快,头一天喊“有渠道”,第二天就改口“只租不售”。
有人哭,就有人开席。
闻泰把50亿拍在上海张江,不是拿地盖楼,而是把实验室直接塞进居民楼改造的写字楼里,空调外机呼啦啦响,24小时轮轴转。
财报里的8.7亿研发费看着像数字,落到工程师头上,是凌晨两点外卖盒堆成小山,是示波器屏幕里终于不再跳红的波形。
他们不再惦记安世那条被搅黄的并购,干脆把汽车芯片的测试板铺满了整层楼,脚踩线束,手焊晶圆,像极当年深圳山寨机时代,只不过这回目标是车规级。
另一边,上海微电子的28nm样机刚通过客户验证,消息传出,现场没有香槟,只有甲方代表把机器前前后后摸了十分钟,最后撂下一句“能扛住fab厂24小时连轴转,才算过关”。
话糙,理不糙。
中芯的7nm良率爬进90%,听着像学霸交卷,其实产线工人最清楚:每提升一个点,背后都是一摞报废晶圆,一片成本够在三线城市付套首付。
资本市场上,画风割裂。
靠进口设备撑门面的公司,股价像漏气的皮球;手里攥着专利的,估值一夜翻山。
基金经理私下吐槽:以前看PPT里“全球供应链”五个字就高潮,现在谁再吹“海外协同”,直接拉黑。
钱最诚实,3500亿的大基金三期还没全部到账,券商研报已经把“国产替代”四个字写出茧子,可真正跑出来的,还是那些把实验室当宿舍的狠人。
行业饭局上,老销售摇头:十年前卖设备靠喝酒,五年前靠牌照,现在得把原理图讲明白。
客户不再问“能便宜多少”,而是“坏了谁来修,修不好怎么赔”。
话语权悄悄转移,从西装革履的渠道商,到穿T恤的工程师。
技术民族主义听起来像宏大叙事,落到饭桌上,就是谁能在下一轮招标里把售后响应时间压到4小时以内。
有人担心,这样硬脱钩会不会把产业逼进死胡同。
可历史反复证明,高压锅才出软糯味。
当年日本被限运,逼出东京电子;韩国被卡颜色光刻胶,三星自己炼出整条线。
中国半导体不过再走一遍别人踩过的坑,坑底没有玫瑰,只有废片和加班,但爬出来就是高原。
至于那些还在等“政策回暖”的,就像等前任回头,概率有,代价更高。
夜深了,张江的灯光比外滩还亮。
出租车师傅见怪不怪:拉过的乘客,一半以上背着电脑包,上车先问“有充电口吗”。
他们不一定懂光刻机里那几百面镜片,却知道月底交不出数据,下个月实验台就换人。
产业变革听起来像新闻联播里的词,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房租、加班、外卖、脱发,以及偶尔在示波器上捕捉到的一次完美波形——那一刻,比任何口号都更接近未来。
来源:呦呦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