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芯片,中国卡稀土?2025 新规落地,才懂什么叫 “技术霸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1:34 1

摘要:2025年9月底,巴方宣布首批含有钕、镨等的浓缩物抵达美国,并表示签订了价值五亿美金的矿物协议。表面看上去是要取代中国,但细看就露出破绽:巴方能力只能做到初级破碎、简单富集的级别,产品不过是含有60%-90%的浓缩矿,大多是样品或者象征性交易,并且不够高端电机

巴基斯坦向美国交出“稀土浓缩物”,声势很大但含金量少。

2025年9月底,巴方宣布首批含有钕、镨等的浓缩物抵达美国,并表示签订了价值五亿美金的矿物协议。表面看上去是要取代中国,但细看就露出破绽:巴方能力只能做到初级破碎、简单富集的级别,产品不过是含有60%-90%的浓缩矿,大多是样品或者象征性交易,并且不够高端电机的要求,更别提军工需要。

美国真正需要的还是四个九到六个九的高纯金属或者氧化物(99.99%-99.9999%)。磁体不够纯,战机高温就退磁;蚀刻材料杂质多,芯片良率直接跳水。这些不是噱头,是硬指标。

巴方设备里确实有中巴项目影子,但核心提纯技术中国没有给过,也不可能给。2010年以后,稀土精炼关键技术就被中国列入了敏感物项管制范围。巴方拿的不是涉军的基础选矿技术,纯度最高也就九成左右。这一轮巴美互动,更像是做政治秀,送几公斤样品、拉几车粗矿,主要是给国内国外看个“我们来过”的样子,并且对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影响不大。

全球稀土矿储量丰富,缺乏提炼出工业维生素的技术。地球上铈比铜还多、钇也不比铅稀少,真正稀缺的是技术和工艺水平。将16种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从复杂的矿物中提取并提纯到六个九,检验的是整个化学工程的肌理与神经。

这条路的路灯被中国点亮了。1975年徐光宪院士同高小霞把串级萃取理论变为现实,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此时西方还停留在离子交换、分级结晶上,效率低、成本高、纯度提不高,重稀土一般只到百分之九十左右;串级萃取一旦实施,轻稀土直接冲破四九,成本降到西方的十分之一,处理效率提高几倍。

书本原理好懂,难在稳定工业化,三十级,九十级乃至三百级的多级萃取,每级都要盯着流量,酸度,相比,温度这些上百个参数,还要跟着矿源杂质动态调整。矿变了,工艺就跟着变;设备老了,节拍就得微调。这些“手感”啊,长在工程师脑子里。

这也是西方离不开中国的根本原因。美国MPMaterials轻稀土精炼常年卡在99.1%-99.9%,重稀土分离几乎为零,和中国五十年前的水平还有差距。

澳大利亚莱纳斯在马来西亚扎根十几年,重稀土常态是99.95%,一直上不去“六个九”。以为“挖人买文档”能补课太天真,文件写得出配方流程,写不出现场手感和经验数据库—某台离心机轴承温度一抬头,意味着第几十级萃取效率掉了;雨季矿石含水率上来,酸碱比得回拨15%的“反萃动作”。

这类碎片化、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尝试才积累起来的经验,是相互嵌套、不断累积起来的;而手中只有寥寥几个碎片,面对变化就难以维持下去。

中国的稀土,就是全链条闭环能力:矿石分解的浓硫酸焙烧、分离萃取的专用萃取剂和离心槽,再到熔盐电解和真空热还原金属提纯,最后制成钕铁硼永磁体、激光晶体装入终端;就连每吨稀土氧化物伴随五六吨放射性废水,都能做到资源化回收率接近95%、环保和成本共好。

美国建设自己的精炼厂并非没有考虑过,但往往要投入几十亿美元并且需要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并且还需要克服重稀土的瓶颈问题。账本上能计算得出的结果只有在生产线实际投产之后才能看到真实的效果。

管控方面,中国注重“技术链”而非“矿链”,2025年10月9日生效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直击要害:开采装备、分离技术、萃取溶剂、磁材生产工序等整条供应链都在限制之中;凡用中国技术或设备,不论是否国外加工,或者产品含0.1%以上中国稀土,二次出口都需要中方同意;把用于14纳米及以下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列为重点管制。

逻辑类似于美国的技术追溯,但是其杀伤力更大,由于中国掌握大部分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而军工、芯片和电动车领域都无法绕开。

这套工业文明不是论文和图纸,而是在车间中磨出来的:包头的风沙中反复调试萃取槽,在赣州山地做原地浸矿稳态化,把数据记在本子上,在包钢、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生产线上的班组小故障现场修理。四个九、 六个九由公式走向现实的过程漫长且艰难,一旦行之有效就会形成护城河;追赶者不仅需要完善的制造基础,还要具备经受住环保和工程建设磨合消耗的能力,并依靠代际经验积累。

回看巴美这单: 资源国有外债以及资金压力,抬个声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浓缩矿技术含量不高、战略价值不大。想替代中国,差得太远。美国手里有加州山口矿,矿是有了,但超过九成的精矿还是要送到中国来加工,有矿没炼,等于没有矿。

至于去中国化,想法很多,但落实到行动却很难。高纯稀土的工艺链、设备链、人才链都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并且不断升级中。战机、 导弹、电车、AI芯片这些硬货都离不开那只“手感+数据”的化学工程之手;如果没有它,稀土就会成为沉睡的石头。

来源:卢麒元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