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秋蚊依然凶猛,专家提醒:做好环境清理和个人防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05:19 2

摘要:“10月了还被蚊子追着咬,半小时就起12个包。”近日,上海网友的“吐槽”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广泛共鸣,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本该逐渐退场的蚊子,在秋季反而咬得更狠。据“深圳疾控”发布的信息,10月深圳的伊蚊依旧会保持活跃状态;辽宁省铁岭市卫健委近期也发出提醒,秋季蚊子

“10月了还被蚊子追着咬,半小时就起12个包。”近日,上海网友的“吐槽”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广泛共鸣,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本该逐渐退场的蚊子,在秋季反而咬得更狠。据“深圳疾控”发布的信息,10月深圳的伊蚊依旧会保持活跃状态;辽宁省铁岭市卫健委近期也发出提醒,秋季蚊子仍在疯狂“冲业绩”。

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截图。

民间素有“秋后蚊子猛于虎”的说法,上海市卫健委主办的“上海健康播报”分析,这和蚊子的生存策略、繁殖需求以及秋季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秋季是多数蚊种一年中最后的繁衍高峰期,雌蚊子需要大量吸血获取产卵所需的蛋白质,完成繁殖后代的使命。同时,部分蚊种开始为越冬储备能量,吸血较多的个体更易存活至次年春天。环境方面,虽然即将步入深秋,但多地气温仍在25℃~30℃,恰好是蚊子活跃的“黄金区间”,使得它们代谢加快、飞行速度提升,再加上台风、降雨带来的积水,为蚊子提供了理想的“育婴房”,导致蚊子数量上升。

不少人被秋蚊叮咬后痛痒感更强。10月1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欣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入秋后皮肤更干、屏障更脆弱,同样程度的叮咬更容易被“放大”为强烈瘙痒;其二,与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和麻醉物质浓度变化有关,可能导致更明显的局部过敏反应,比如肿包更大、瘙痒更持久。“若叮咬处仅轻度红肿瘙痒,可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洁,切勿抓挠,以免破损感染。”李欣说。

除了叮咬不适,蚊子传播疾病的风险更值得警惕。李欣提醒,我国近年不时出现由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但局部地区仍存在传播风险。在偏暖偏湿、人员流动和降雨叠加的区域,传播风险可能会升高。被蚊子叮咬后若出现发热、乏力、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是否有蚊子叮咬史及旅居/旅行史,以便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置。

李欣表示,防止秋蚊“骚扰”需要环境清理和个人防护双管齐下。环境方面,家庭与社区要定期清理易积水的容器,如花盆托盘、废弃瓶罐等;水培植物每5~7天换水并清洗根部;对难以清除的积水,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灭蚊幼虫缓释剂。个人防护方面,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避免在清晨和傍晚等蚊子活跃时段停留于草丛、树荫中;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拉好蚊帐;驱蚊产品建议选择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驱蚊成分的正规产品,并按说明使用,避开伤口、眼睛、嘴巴等部位;需要同时使用防晒霜和驱蚊产品时,应先防晒后驱蚊;2月龄以下婴儿不可使用涂抹式驱蚊产品,优先采用物理防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健身慢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