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她抱着刚出生的老二,头顶是漏水的水管,脚边是房东淘汰的沙发,手机相册里却存着一张截图——杰森站在美国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前,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
地下室那股潮霉味,A妈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
当年她抱着刚出生的老二,头顶是漏水的水管,脚边是房东淘汰的沙发,手机相册里却存着一张截图——杰森站在美国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前,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
她当时想的是:再给我十年,我也要让爸妈踩在这块草坪上。
谁料,这一踩,差点把移民局踩毛了。
老父亲被拒签四次,签证官把护照推回来的动作一次比一次快,像打发插队买咖啡的。
第五次,A妈干脆把全家合影印成明信片,背面只写了一行字:爸,你外孙女长牙了,能咬辣条了。
明信片寄出四十天后,人道主义团聚通道突然松口,17%的通过率像彩票开奖,老爷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上了飞机。
飞机落地那天,A妈在接机口没哭,倒是她妈先嚎的——手里那捆卫龙辣条被海关撕开检查,红油纸袋破了个口子,辣油顺着指缝滴到地板上,像给美国地砖盖了个中式印章。
公婆倒是一点没嫌弃,老太太把辣条接过去,直接掰一段蘸沙拉酱,嚼得眉开眼笑,转头就跟邻居炫耀:中国也有能量棒,便宜,还通气。
三天后,卫龙美国代理找上门,说直播间要加“怀旧零食专场”,首场就卖了五万美元。
A妈一边数钱一边嘀咕:我妈当年在菜市场砍价砍到摊主翻白眼,没想到砍到太平洋对岸来了。
姐姐带来的月饼更离谱。
豆沙馅的,被杰森爸当成“中国汉堡”,微波炉叮了三十秒,馅儿爆了一炉,像小型烟火。
老头拿铲子铲月饼渣,铲着铲着突然开窍:这玩意儿能当早餐,比贝果省钱。
姐姐干脆录了个“美式月饼复活教程”,TikTok上三百万播放,纽约食品展给她发邀请函,现场让她用平底锅煎月饼,煎得外酥内流,老外排队尝,吃完冲她竖大拇指:Chinese taco!
姐姐回国前把没卖完的月饼皮切成丁,拌进沙拉,取名“移民者脆片”,直接上架 Whole Foods 试吃台,五刀一小盒,比月饼本尊贵三倍。
房子也跟着膨胀。
公婆搬进来那天,老爷子把地下室收拾出来,非要留一面墙贴签证拒签信,裱得比婚纱照还正式。
A妈拗不过,在旁边加了个小灯箱,写着:Permission denied, love approved. 辣条储藏室就挨着老人套房,防潮箱堆成小山,她妈每天像巡视粮仓,顺手拿两包塞进外孙书包,告诉老师:孩子要是犯困,给他来一根,比咖啡健康。
学校居然真把辣条写进多元文化课,请外婆去讲“中国零食里的乡愁”,老太太不会说英语,干脆带了一口电饼铛,现场煎辣条,煎得满教室都是孜然味,下课铃一响,小老外们齐刷刷举手:Can I have the recipe?
杰森公司嗅到流量,火速上线“跨国家庭通讯优化系统”,其实就是给老人家手机装个一键翻译,把“我想外孙女”自动翻译成“Grandpa misses you to the moon and back”。
内测用户第一拨就是A妈全家,老爷子每天抱着手机跟外孙女视频,说到激动处,系统崩溃,屏幕卡住,老爷子的脸糊成表情包,倒比正经翻译更戳笑点。
A妈把截图发群里,配文:技术再牛,也挡不住爷爷想娃的信号过载。
最魔幻的是姐姐。
食品展结束,她干脆在交友平台挂简介:会做月饼,会煎辣条,会教老外用筷子,不会说英语但会用谷歌翻译吵架。
结果真有人约她喝咖啡,对方是个意大利裔面包师,见面第一句话:我觉得月饼和披萨是远房表亲。
姐姐回来跟A妈学,笑得面膜都裂了:原来跨国恋爱不是语言通关,是胃先通关。
A妈晚上刷抖音,看到#地下室到大house#播放量飙到2.3亿,她顺手点进评论区,高赞留言说:看人家逆袭,我卡在H1B第六年,房租涨得比工资快。
A妈回了个抱抱表情,转头去把自家地下室改成直播间,背景墙就是那面拒签信灯箱。
首播标题她写了句大白话:签证会拒你,生活不会。
那晚辣条链接上了三次,次次秒空。
下播后,她关掉灯,看见老爷子坐在楼梯口,借着储藏室透出的光,偷偷把最后一包辣条掰成两半,一半塞给老伴,一半自己慢慢嚼。
红油沾在他假牙上,像给晚年镀了一层少年气。
没人再提当年被拒签的狼狈。
A妈把空纸箱踩扁,听见“咔啦”一声,像给过去关了个门。
她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快递箱堆进来,里面可能是月饼、辣条,也可能是老爷子从国内背来的豆瓣酱。
地下室的味道早散了,但那股想活下去的冲劲,像辣油渗进木地板,再也刮不掉。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