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正安 | 正安小雅“双包干部”的山货摆渡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5:38 1

摘要:从正安县城向西南方向出发,路过瑞溪镇后,汽车便沿着约摸45度的陡坡盘旋而上,从河底升至山顶,然后再沿着山脊缓缓下行,1个小时20分钟,到达小雅镇梨垭村时,汽车的发动机已经有些疲惫的嘶鸣。

从正安县城向西南方向出发,路过瑞溪镇后,汽车便沿着约摸45度的陡坡盘旋而上,从河底升至山顶,然后再沿着山脊缓缓下行,1个小时20分钟,到达小雅镇梨垭村时,汽车的发动机已经有些疲惫的嘶鸣。

小雅镇是正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而梨垭村又是小雅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同时也是小雅镇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多的村,山高路远,土地贫瘠。

在过去,落后的交通条件让村民们的生活十分不便。2018年以前,全村仅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其余皆是泥泞的小道,复杂的地形,不仅限制了交通的发展,也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如今,村里却有两位年轻人,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

包林森和包玲芹都是梨垭村的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他们放弃了城市里的繁华与机遇,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包林森介绍,他毕业后,曾在外打拼数年,并在正安县城安了家。他当选为村干部后发现,身边的朋友对村里的土货十分感兴趣,时常请他帮忙带一些土鸡、土鸡蛋等。

这让包林森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帮助村民消化土货的好机会。从那时起,每周五下班后,他便开启了“带货之旅”。最多的时候,他带了近1000个鸡蛋,汽车的后备厢、后排都装得满满当当,他还自己找了蛋盘装蛋,生怕路上颠簸把鸡蛋碰碎。

而包玲芹,则在2023年尝试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村干部的生活,并借此机会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那时候,她就一边走村串户处理村务,一边寻找短视频素材。有时候遇到村民在院子里喂鸡,她就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真实的乡村场景。

虽然由于一个人既要负责直播,又要处理繁杂的村里事务,精力有限,她的短视频之路就暂时停滞了,但她的这一尝试,为后来与包林森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5年6月,包林森和包玲芹两人一拍即合。他们一个有着帮村民卖土货的丰富经验,一个有着拍视频的技能,决定联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为村里的土货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他俩真正上手时,才发现这条路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第一条视频我们就拍了十几遍。”包玲芹回忆起最初的场景,忍不住笑了,“刚开始面对镜头,两个人都特别紧张,说话磕磕绊绊,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满是镜头恐慌感。”

为了拍好这条视频,他们反复琢磨每一个细节。从台词文案、站位到拍摄角度再到后期剪辑……一次次打磨中,他们渐渐克服了镜头恐慌,现在面对手机镜头,无论是介绍土鸡蛋的品质,还是展示蜂糖李的果肉,都能从容自然地表达,甚至还能随时和镜头前的网友互动聊天。

考虑到村里留下的大多都是老弱群体,他们大多都是主动上门收购,而且,收购的价格永远比市场贵一毛钱。包玲芹表示:“我们不砍价,就是要让村民多赚钱。我们收多少就卖多少,绝不从中赚取差价。”如今,在梨垭村,许多村民都知道每周五“双包干部”会来帮忙消化土货,村民们早早地就把土货整理好,盼着他们的身影出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找他们帮忙带货,梨垭村的土货供不应求。村民冯建群感慨地说:“以前都是背好远去卖,现在每周他们都来家里收,方便多了。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今年还多养了10多只小鸡,现在就等鸡娃长大下蛋了。”

包林森坦言,目前业务多数属于熟人圈帮忙带货,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更广泛的网络平台,让梨垭村的土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此,他们不断学习短视频制作和直播技巧,提升自己的带货能力。

上周末,包玲芹放弃了休息,专门去县里参加了新媒体的培训,就是为了学习更多的运营技巧和视频拍摄手法。她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梨垭村的土货一定能够走出大山,被更多人认可。

(三)

包林森和包玲芹的努力,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梨垭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向。那个曾经贫困落后的梨垭村,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走进梨垭村村委会,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气派的办公设施,而是院坝里整齐停放着的一排摩托车,车轮虽有些沾着泥土,车身却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在我们村,摩托车就是村干部的‘腿’。”梨垭村的村干部包林森笑着介绍,经过人居环境改造,户户通全面落实,但村里山多坡陡,小路蜿蜒曲折,小轿车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掉头和错车等都会耽搁大部分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走村串户,村干部们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就连包玲芹这个原本对机械不太熟悉的女孩子,也特意去考了驾照,自己买了一辆轻便的摩托车。

“刚开始骑的时候还怕得很,总担心摔着,现在能在村里的小路上开稳了。”包玲芹说,摩托车不仅比小轿车灵活,油费也省不少。每次去村民家收土货、了解情况,她们都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间,有时候还会顺便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捎带些生活用品。

这些摩托车,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帮扶驿站”,载着村干部们的初心,奔波在梨垭村的每一个角落。而车上承载的一件件乡村“土货”也变成了一个个“香饽饽”,飞入千家万户,撑起村民们“钱袋子”的同时,让乡村生活越来越美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