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往事—舅姥爷的童子命53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06:16 1

摘要:当太姥爷从北庄马三哥家回来时,日头已经爬到了天中央。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麻雀在啄食着地上散落的谷粒。推开堂屋的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太姥姥和舅姥姥正在灶间忙碌着,锅碗瓢盆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当太姥爷从北庄马三哥家回来时,日头已经爬到了天中央。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麻雀在啄食着地上散落的谷粒。推开堂屋的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太姥姥和舅姥姥正在灶间忙碌着,锅碗瓢盆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回来了?"太姥姥听见动静,从灶间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

"嗯。"太姥爷脱下沾了泥的棉鞋,换上家里的布鞋,"保兰呢?跑去经文那里了?"

太姥姥无奈地摇摇头,继续翻炒着锅里的白菜:"可不是嘛!一大早就跑得没影了,连早饭都是匆匆扒拉了几口。这孩子,一听说能学武术,魂都被勾走了。让小换儿喊他回家吃饭了,去了半天了,也跟着不回来。”

舅姥姥端着一盆刚和好的面从里屋出来,轻声说:"爹,要不我再去叫他们回来吃饭吧。"

"还是我去吧。"太姥爷重新系上鞋带,"我脚程快。"

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驱散了几分寒意。路过豆腐坊时,王掌柜正忙着给客人称豆腐,见到太姥爷,热情地打了个招呼:"陈老哥,这是要去哪儿啊?"

"到经文家去,孩子跟着他学武术呢。"太姥爷笑着回应。

"经文那后生可真不错,"王掌柜一边包着豆腐一边说,"前几日我家小子跟着他学了几招,现在走路都挺直了腰板。"

说话间,已经到了经文住的那处小院。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阵阵欢笑声,那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冬日里最动听的音符。

推开虚掩的院门,太姥爷被眼前的景象感染了。院子里,除了我姥姥、舅姥爷和济生外,还有几个面生的年轻人,看样子都是镇上的民兵。他们正围坐在石磨旁,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经文站在中间,比划着动作,其他人则专注地听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里闪着光。

"手腕要这样发力,"经文正示范着一个擒拿动作,"既要快,又要准。"

舅姥爷看得入神,连太姥爷进来都没注意到。倒是我姥姥眼尖,第一个看见父亲,连忙站起身:"爹,您怎么来了?"

众人见太姥爷进来,都停下了讨论,纷纷起身问好。经文快步上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陈大叔,您来了。快进屋坐……"

"不打紧,不打紧。"太姥爷摆摆手,“我是来叫他们回家吃饭的,没想到你们这里这么热闹。"

我姥姥这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不好意思地说:"爹,我打算等保兰学完这几招再喊他回去呢。"

此时,舅姥爷站起身来,准备跟父亲回家。其他几个年轻人见状,也纷纷向经文告辞,相约下午再来请教。

太姥爷环顾了一下院子,问道:"经文,你姑姑呢?怎么没见她?"

"我姑姑一早就回李家屯了。"经文答道,"她说快过年了,特意蒸了些枣花卷,要去看看那些经常帮助她的老邻们。"

太姥爷点点头:"你姑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既然她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你和济生就跟我们回家吃饭吧。"

经文连忙推辞:"这怎么好意思,太麻烦您了。"

"有什么麻烦的,"太姥爷爽朗地笑道,"多双筷子的事。你们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饿着。"

在我姥姥和舅姥爷的劝说下,经文这才不好意思地答应了。济生却说:"我得先回去告诉爷爷一声,免得他担心。你们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一行人出了院门,分头行动。太姥爷带着经文和我姥姥、舅姥爷往家走,一路上还能听见他们在热烈地讨论着刚才学的招式。

回到家,太姥姥见经文也跟着来了,笑着说:"经文来了啊,快坐快坐。"说着又转身进了厨房,从橱柜深处取出一个盖着白布的竹篮。

"这是经文姑姑早晨送来的枣花卷,咱们尝尝。"太姥姥小心翼翼地揭开白布,露出里面造型精美的花卷馒头,每个上面都嵌着深红色的枣子,其实太姥姥本想着留到过年再吃,不过今天经文来了,家里也没什么好的吃食,就拿只能拿花卷馒头招待了。尽管这"最好"的吃食本就来自客人自家。

饭菜已经摆上了桌:热腾腾的白菜炖粉条,金黄的玉米饼子,还有一碟自家腌的咸菜。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济生的身影。

"这孩子,不是说好随后就到吗?"太姥爷望着门外,有些担心。

舅姥爷站起身:"我去济生家看看吧。你们先吃着,给我们留点饭就行。"

"快去快回,"太姥爷嘱咐道,"要是郎中那里有病人,就别打扰他们了。"

舅姥爷应了一声,快步出了门。冬日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过,叫卖声在冷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郎中的药铺前。

奇怪的是,药铺的门紧闭着,门上挂着一把铜锁。舅姥爷凑近窗户往里看,里面黑悄悄的。

"难道出诊去了?"舅姥爷自言自语道,心里有些纳闷。济生明明说好要来的,就算临时有事,也该捎个信才是。

正当他准备转身回家时,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急匆匆地走来。是明子娘,也就是经文的姑姑。她挎着个空篮子,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保兰,"明子娘见到舅姥爷,快步上前,"见着你经文哥了吗?"

"经文哥在我家吃饭呢。"舅姥爷答道,"姑姑,您这是从李家屯回来了?我们正等着济生吃饭呢,他说好要来的,可一直不见人影。"

明子娘叹了口气,眉头紧锁:"那会儿我从李家屯回来,槐树的父亲托我给俺干爹(郎中)捎的口音,槐树病了,济生跟着一起出诊去了。”

听说好朋友病了,舅姥爷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姑姑,槐树怎么了?病得重吗?"

"高烧不退,还昏睡不醒,"明子娘忧心忡忡地说,“我这不是打算找你经文哥,让他用排子车拉着我再回李家屯看看嘛。”

舅姥爷想起昨天槐树在庙会上受惊吓的样子,心里更加不安了。两人一边谈论着槐树的病情,一边往太姥爷家走去。

回到家里,太姥姥见明子娘来了,连忙招呼:"他姑姑,快坐下吃饭。正好经文也在,你们姑侄俩难得来我家一起吃顿饭。"

明子娘推辞不过,在桌边坐下。太姥姥给她盛上饭,又递过去一个枣花卷。明子娘一边吃饭,一边把槐树生病、郎中和济生出诊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听你说槐树的这些症状,"太姥爷放下筷子,若有所思,"怎么感觉像是丢了魂?"

明子娘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你这么一说,还真提醒我了。他那昏睡不醒的样子,确实像是吓丢了魂。听保兰说槐树昨天在庙会上被疯牛吓着了,这么说来很有可能是吓掉魂儿了。"

"如果是吓掉魂儿的话,只靠郎中先生的医术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呀!这可怎么办?"太姥姥担心地问。

太姥爷沉吟片刻,站起身来说:"别着急,也许只是普通感冒呢,吃过饭我出去卖货呢,那我就去李家屯转转吧,正好去看看槐树的情况。”

午饭过后,太姥爷挑起货郎担向着李家屯的方向走去。

半路上正好遇到出诊回来的郎中爷孙,太姥爷询问槐树的病情,郎中也诊断出是受了惊吓引起的病症,并且给他开了安神补气的药。

和郎中爷孙告辞后,太姥爷继续往李家屯走去。到了村子,太姥爷没急着卖货,而是先去了槐树家。

槐树父亲李文翰告诉太姥爷,他们也猜测槐树有可能受惊吓掉魂儿了,可是昨天晚上已经找了会收惊的邻居给槐树叫魂儿了,只是到了白天还不见好,那会儿只好托付前来串门儿的明子娘给郎中捎口信儿,请他们来给槐树看病了。

说话间槐树的母亲已经把药煎好了,只见昨日白天在庙会上还活蹦乱跳的槐树,这会儿双眼紧闭,小脸通红。槐树娘边吹凉药,边往槐树嘴里灌。

太姥爷安慰她们,也许槐树吃过药之后就会慢慢好起来。这时槐树的奶奶拿着一包东西进屋里来了,她见有生人在,只是客气地点点头,并没多说话。

太姥爷见状,以还要卖货为由,与槐树家人告辞,去村子中心摇起大拨浪鼓,卖起了针头线脑。

来源:素心疗愈音乐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