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塔里木盆地到准噶尔荒原,从棉田织机到能源动脉,这片辽阔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数据在车间流淌,算法为农田“把脉”,5G信号翻越天山雪岭,将传统生产方式推向智能时代的前沿。
70年,是一段穿越风沙与绿洲的壮阔征程。
从塔里木盆地到准噶尔荒原,从棉田织机到能源动脉,这片辽阔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数据在车间流淌,算法为农田“把脉”,5G信号翻越天山雪岭,将传统生产方式推向智能时代的前沿。
在这背后,有一股力量始终如炬火般燃烧——那是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动能,是新疆联通扎根边疆、服务产业的初心坚守。新疆联通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技术对接市场,当数字融入实业,会发生怎样动人的化学反应?
“一根纱线”的蜕变
从人工巡检到AI质检,纺织业的智慧转身
在库车利华纺织厂,曾经每天清晨,工人们要扛着记录本穿梭于上千台纺纱设备之间,靠眼睛看、机台上的面板数据来判断机器是否正常。一个班次下来,人均步行近10公里,而数据误差率仍高达8%。
改变始于一次深夜的沟通。巴州联通党委组建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5G+智慧工厂”项目组,带着方案住进厂区,和一线工人同吃同住三个月,一条条梳理痛点。
“我们对生产虽然不够了解,但站在数字化服务商的角度,从数据出发,我们有一些想法” 工程师何俊飞一句朴实的话,打开了合作之门。
他们为每台纺机加装5G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搭建起端—边—云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流程数据采集监控。构建了基于产线的能耗管理、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实体销售、采购、生产、库存、检验等全流程数字化体系,有效助力公司各层级员工通过纺纱各流程环节数据,更科学地开展辅助决策工作。
最让人动容的是叫阿依古丽的女工。她原本负责粗纱工序巡检,常年站立导致膝盖受损。如今她坐在中控室,盯着屏幕就能掌握全线状态,还学会了基础数据分析。“以前我觉得自己只是个‘看机器的’,现在我觉得我在‘指挥机器’。”她说这话时眼里有光。
这束光,照亮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项目落地后,吨纱成本下降368元,年省736万元,年节约电费360万度,生产效率提升15%,质量检测效率提高50%,产量统计工作量减少75%,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
在奎屯,雅新纺织的故事几乎同步上演。依托党建攻坚机制,奎屯联通党员先锋队主动对接5G全连接智慧工厂平台的搭建,推动5G与纺织生产深度融合。
党员技术小组分片负责5个分厂,全程驻守完成设备联网、平台部署上线,全部实现5G全连接,AGV小车自动搬运,预测性维护提前预警故障,停机次数缩减80%以上。一位老师傅感慨:“以前机器坏了才修,现在快坏了就知道。”
“一度电”的守护
从人防到智控,安全生产有了“千里眼”
如果说纺织业的转型关乎效率与竞争力,那么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则直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灯火安宁。
哈密新力宣东发电项目现场,地处戈壁腹地,风沙频繁,设备分散,安全管理难度极大。过去靠“人盯人、人查岗”,不仅辛苦,还容易遗漏隐患。
“有一次在夜间施工过程中,差点踩进未封闭的电缆井。”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
这一次,哈密联通联合企业打造“智慧安全管理平台”,让科技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通过部署5G基站、物联网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系统,每位工作人员佩戴定位卡片,一旦进入危险区域立即报警;AI视频分析实时监测作业行为,发现未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自动提醒;结合电子围栏与应急广播,真正实现“可知、可视、可溯、可控”。
但比技术更打动人心的,是那些戴着党徽奔波在现场的身影。项目期间,党员突击队带头与业主单位共同编写《安全培训手册》,开设“党员安全课堂”,组织知识竞赛,培训200余人次。他们还在工地设立“党员安全监督岗”,白天巡检、晚上复盘,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5处。
“我不是在做工程,是在保命。”一名工程师说得很朴素。
如今,该平台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核心系统上线运行,预计全面投用后事故风险降低60%以上。而这套模式正在向全疆12个在建能源项目推广,构建起一张无形却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一粒种子”的旅程
从田间到云端,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如果说工业的数字化是“硬核突破”,那农业的转型就是一场温柔而深远的革命。
在昌吉,新疆联通以“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深耕农业沃土,与当地龙头企业九圣禾集团携手,让数字化转型之花在产业升级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作为首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九圣禾集团一直致力于数字化转型。
当获悉有合作意向后,昌吉联通迅速响应,由城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宗霖牵头成立专项攻坚小组,一边带着团队动态跟进九圣禾数字化转型部署,走访基地、访谈农户,摸清产业痛点;一边依托政企客户服务部创新中心,整理联通数字化成功案例、强化技术支撑。为了让对方直观感受数字技术的实效,昌吉联通邀请九圣禾集团一行,前往阿克苏观摩联通承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项目。
最终落地的“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实现了从种源选育、种植管理到仓储物流的全链条数字化。卫星遥感监测墒情,无人机巡田识别病虫害,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一袋种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70年,新疆变了模样。
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渴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
近年来,新疆联通深耕“5G+工业互联网”,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余万元,打造了全疆首个5G+无人驾驶的千万吨级露天矿项目,建成全疆电力行业首个“5G换流站”和“5G主控室”,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打造“感-联-算-枢-融”“五位一体”港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多项案例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新疆联通深知,数字化是要让技术有温度、让产业有活力、让生活有品质。党建红与数字蓝,将继续在天山南北交织成诗,谱写出新时代边疆振兴的壮丽篇章。
来源:新疆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