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A股的存储芯片板块火得一塌糊涂,很多股民都在问,这波行情到底能走多远?为啥说存储芯片的超级大周期来了,还能出5倍以上的大牛股?今天咱们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讲,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机会和风险。
最近A股的存储芯片板块火得一塌糊涂,很多股民都在问,这波行情到底能走多远?为啥说存储芯片的超级大周期来了,还能出5倍以上的大牛股?今天咱们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讲,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机会和风险。
先搞明白什么是存储芯片,你手机里的内存、电脑里的固态硬盘,核心就是这玩意儿。存储芯片的周期,简单说就是“涨价-扩产-过剩-降价-减产-缺货-再涨价”的循环。
那这次的“超级大周期”特别在哪?看2025年最新的数据就知道了:
• 首先是价格疯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价格今年以来涨了30%以上,NAND闪存价格也涨了20%左右。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行业性的价格暴动。
• 然后是供需失衡。全球存储芯片大厂,像三星、美光、SK海力士,还有咱们国内的长江存储,都在主动减产。为啥减产?因为之前行业太卷,大家都不赚钱,只能通过减产来抬价格。而需求端呢?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智能手机升级,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是嗷嗷叫地涨。供少需多,价格能不涨吗?
• 最后是技术迭代的推力。AI时代来了,不管是训练大模型还是运行智能应用,都需要海量的存储和高速的读写。普通的存储芯片满足不了,得升级到更高性能的产品,这就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也让头部企业能靠技术优势赚更多钱。
很多人看到股票涨了就跟风,但得知道背后的逻辑,不然赚的钱也会凭运气亏回去。这波存储芯片股能出大牛股,核心是这几点:
• 行业集中度提升。存储芯片行业本来就是寡头垄断,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现在行业周期上行,大厂赚钱了,就更有能力挤压小厂,甚至收购并购。行业越集中,头部企业的利润弹性就越大,股价涨个几倍很正常。咱们国内的长江存储虽然还在追赶,但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能跟国际大厂掰手腕了,这也是国内相关上市公司的机会。
• 业绩弹性大到离谱。存储芯片企业的业绩是典型的“周期股”特征,周期下行时可能巨亏,周期上行时利润能翻好几倍。比如某家存储芯片公司,去年可能还亏几个亿,今年行业一反转,净利润可能就几十亿上百亿了。业绩翻个10倍,股价翻个5倍不就很合理?
• A股的“映射逻辑”和资金炒作。国外的存储芯片大厂股价先涨了,A股的资金就会去找国内的“映射标的”,也就是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资金一扎堆,股价就容易被炒起来。而且现在市场上钱不少,机构、游资都在找有故事、有逻辑的板块,存储芯片正好符合,资金合力一推,股价就飞天了。
别光看机会,风险也得掂量清楚,不然很可能高位站岗。
• 周期的持续性是最大的问号。存储芯片周期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大厂减产、涨价,一旦行业利润太高,新的产能又会涌进来,到时候供过于求,价格又会暴跌。谁也说不准这次周期能持续多久,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几个月。
• 技术路线的风险。刚才说技术迭代是推力,但要是哪家公司押错了技术路线,比如在存储介质、接口标准上选错了方向,那可就惨了,投入的钱打水漂,市场份额也丢了。
• A股的炒作风险。有些上市公司可能就沾了点存储芯片的边,甚至是蹭热点的,业绩根本撑不起股价。等炒作情绪一退,这些股票跌起来比谁都狠。
要是你也想在这波行情里分杯羹,得记住这几点,别瞎操作:
• 盯紧行业数据。像DRAM和NAND的价格走势、大厂的产能变化、库存水平这些数据,网上都能查到。价格持续涨、库存持续降,说明周期还在往上走;反之就要小心了。
• 选对标的很关键。别买那些蹭热点的,要找真正有技术、有产能、有客户的公司。可以看看公司的研发投入、客户都是哪些大牌、在行业里的地位怎么样。
• 控制仓位,别all in。周期股波动大,就算逻辑再硬,也可能因为大盘调整、资金分歧而下跌。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留点余地。
• 别追高!别追高!别追高! 再好的股票,涨得太凶了也会回调。等回调的时候再考虑,比追高站岗强。
总之,存储芯片的超级大周期确实带来了机会,也可能诞生大牛股,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普通人投资还是要多研究、多观察,别被市场情绪带着走,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才最踏实。
来源:是布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