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10余天的阴雨,让烟台农业迎来十年来最严峻的“秋汛大考”。面对罕见的秋汛和洪涝,烟台全市积极响应,6支市级农业专家包帮组、51支农机突击队、2388名农技人员奔赴一线,全面打响“秋收保卫战”,用“四抢”战术把丰收从水里一点点“夺”回来。
连续10余天的阴雨,让烟台农业迎来十年来最严峻的“秋汛大考”。面对罕见的秋汛和洪涝,烟台全市积极响应,6支市级农业专家包帮组、51支农机突击队、2388名农技人员奔赴一线,全面打响“秋收保卫战”,用“四抢”战术把丰收从水里一点点“夺”回来。
雨情
一场“创纪录”的秋汛
“十一”期间,我市的降水就一直在持续着。10月12日一早,记者跟随烟台市农技中心果茶站站长田利光首先来到了位于莱山区五卒山山顶的烟台市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由于连续多日降雨,果园的土壤含水率已经达到饱和。车辆驶过,一会儿工夫,车辙里便汇集满了雨水。
田利光向记者介绍,近日他到我市各地果园巡查并了解了相关情况。我市大多数的苹果果园都处于丘陵山地,这部分果园的雨涝情况不是很严重。然而,处于平地的果园,由于排水不畅,土壤含水率已经达到饱和,出现了水涝的情况,对此,果农需要抓紧时间及时排水。
记者从市水文中心获得的数据显示,10月1日—1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2.7毫米,是去年同期的362倍,比常年同期多出6倍;土壤含水率普遍超过35%,全市22.3万亩农田出现湿渍,其中,福山、栖霞、莱阳、蓬莱4个区市占比80%。“脚刚踩进地里,胶鞋就被泥浆吸住了。”福山区回里镇种粮大户鹿为民说,他种了半辈子地,第一次见秋天“像梅雨季”。
农情
秋收进度条“卡壳”
当前,我市正处于秋收的关键阶段,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不仅打乱了我市秋收的脚步,而且瞬间将我市秋收的进度条给按下了暂停键。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截至10月12日,全市秋粮作物应收总面积292.68万亩,已收149.69万亩、占比51.14%。其中,玉米进入大面积收获期,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机械作业效率降低,应收255.8万亩,已收127.53万亩、占比49.85%;达不到收获条件128.27万亩、占比50.15%,预计10月30日收获完毕。花生应收136.64万亩,已收131.35万亩,进度96.13%,停雨后2日左右收获完毕。大豆受降雨影响较小,应收14.45万亩,已收10.28万亩,占比71.12%;应收未收3万亩,占比20.76%;达不到收获条件1.17万亩,占比8.12%,预计10月20日收获完毕。
小麦播种几乎“零启动”——212.31万亩计划面积只播下0.22万亩,进度条停留在0.1%。“再晚10天,冬前积温就不够了,明年夏粮心里没底。”烟台市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王廷利坦言。
响应
五级联动“雨夜排兵”
记者了解到,为了排除连日降雨对我市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各级部门联动开展“雨夜排兵”。10月7日20时,市级Ⅰ级响应启动,书记、市长“双指挥”日调度;8日凌晨,6支由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的帮包组星夜驰援;县乡同步成立237支“党员突击队”,村一级“网格员”包地块,形成“市—县—乡—村—社”五级联动。
10月9日清晨,省玉米首席专家踩着泥浆走进栖霞西城阳村:“玉米泡水36小时穗轴就长霉,必须三刀法抢收——先割倒、再搬埂、再脱粒!”同一时间,田利光在福山张格庄“泡水果园”现场示范:行间开20厘米深沟、亩喷糖醇钙30斤、雨后至少隔2个晴天再摘袋,可把裂纹果率压到5%以内。截至10月12日,全市累计派出农技人员3180人次,举办田间“微课堂”524场,直接服务群众4.1万人。
同时,发挥全市51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和23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作用,检修维护“三秋”作业机械7万多台,保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坚持“分类抢收”与“适期晚收”相结合,对已成熟且具备收割条件的地块,组织履带式收割机等应急装备全力抢收;对未完全成熟地块,充分利用后续晴好天气促进灌浆,力求实现产量与品质最大化。公布粮食烘干点位130多个,充分利用村内文化广场、厂房屋顶等场所搭建临时晾晒存放区,协调粮食收储企业提供临时仓储服务,有效减少粮食潮湿霉变等损失。
加快排水散墒,扎实开展农田排水工作,做到“积水即排、涝情即除”,最大限度缩短农田受淹时间,减少农作物受灾损失。10月2日—5日降雨期间,蓬莱区、海阳市、莱阳市等区市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短暂湿渍,共计排水22.3万亩次,未发现玉米倒伏问题。
锦囊
发布玉米苹果“双防”技术
连日罕见的秋汛,让烟台农业面临“水里抢粮”的严峻挑战。市农业农村局13日发布《玉米果穗防霉变+苹果秋收双技术方案》,为260万亩玉米、120万亩晚熟苹果送上“避霉裂”锦囊。
对仍泡在水里的玉米,方案首推“喷菌护穗”:用贝莱斯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复配剂,隔3天至5天无人机喷洒一次,连喷三遍,抑制穗轴霉菌扩展;对已收果穗,严格执行“离地20厘米、堆高不过1米、日翻3次”,并推广“魏斯氏菌粉撒穗+覆膜”生物防霉,可将霉变率控制在1%以内。
苹果方面,先开挖深20厘米的丰产沟排出积水,再推迟摘袋避开雨峰;雨停后全园喷施杀菌剂+糖醇钙,预防黑点病、水裂纹,随后铺设反光膜增糖上色;对“维纳斯黄金”等易落果品种,采前30天喷萘乙酸4000倍液保果。市农技中心负责人表示,专家团已奔赴福山、栖霞等重灾区开展田间示范,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上,确保秋粮霉不了、苹果裂不得。下一步,我市将盯紧烘干、晾晒、晚播小麦田管三个环节。
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孙铭泽 摄影报道
责编:王修齐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