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院建筑能耗构成中,供暖与制冷系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在保障医疗环境舒适稳定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运营成本优化,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课题。如皋港人民医院在地源热泵系统上的成功实践,为医疗建筑的绿色能源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医院建筑能耗构成中,供暖与制冷系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在保障医疗环境舒适稳定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运营成本优化,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课题。如皋港人民医院在地源热泵系统上的成功实践,为医疗建筑的绿色能源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如皋港人民医院地源热泵系统实践
项目背景与挑战
作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如皋港人民医院对室内环境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全年稳定的温湿度控制,分区明确的空调系统,以及低噪音、高洁净度的空气品质。传统的暖通空调方案虽然技术成熟,但在长期运行成本与能源效率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医院建筑特有的能源需求模式——同时存在供暖与制冷需求的不同区域,夏季显著的冷负荷,以及24小时不间断运行特点,使得地源热泵系统成为该项目的优选方案。该系统利用地下土壤的蓄热特性,实现能量的季节性转移与高效利用。
如皋港人民医院地源热泵系统实践
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
项目团队在深入分析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效的地下换热系统。通过前期地质勘探与热响应测试,精确掌握了岩土体的导热特性,为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考虑到医院建筑的负荷特点,系统采用了复合式能源策略,将地源热泵与辅助冷热源有机结合,既保障了系统可靠性,又优化了初投资。
在实施阶段,针对医院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异化需求,系统进行了精细化分区设计。住院部采用辐射末端结合独立新风的方案,为患者提供静谧、无风感的康复环境;医技科室则采用精准温控系统,确保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门诊区域兼顾舒适性与快速调节能力,应对人员流动带来的负荷变化。
如皋港人民医院地源热泵系统实践
运行效果与数据分析
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监测数据显示,地源热泵系统在医院环境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夏季制冷效率提升约40%,冬季供暖效率更是提高了50%以上。具体而言,系统全年平均制冷能效比(EER)达到5.2,制热性能系数(COP)稳定在4.3以上,远高于传统空调系统的能效水平。
在能耗方面,医院全年空调能耗较设计基准降低了约35%,折合年节约用电量达48万千瓦时。这一节能效果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对应减少了约380吨的碳排放,体现了医疗设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祝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在系统调试阶段采用了逐项调适方法,通过精细化调节水力平衡与优化系统控制策略,进一步挖掘了节能潜力。特别是在应对医院特有的间歇性高负荷工况方面,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确保了系统响应的及时性与稳定性。
经验与启示
如皋港人民医院的案例表明,地源热泵系统在医疗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成功实践揭示了几个关键因素:科学的前期地质勘察是系统设计的基础,精细化的分区控制是满足医疗建筑多样化需求的关键,而智能化的运行策略则是实现持续节能的保障。
这一案例也为同类建筑提供了宝贵经验——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更应结合建筑使用特点进行针对性优化。只有当技术方案与使用需求完美契合,才能真正实现能源效率、环境舒适与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
随着医疗设施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健康建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医疗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来源:健康小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