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歪曲历史,将广东广西编入教科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1:00 1

摘要:2018年的教育改革,更是把这个观点作为"核心工具"来强化,我们得聊聊这事儿是怎么来的。

文|避寒

编辑|避寒

翻开越南的中小学历史课本,你会看到广东和广西,是越南"失守未收复的领土"。

这不是什么野史传说,是写进教育大纲的内容。从小学到高中,越南孩子学的就是这套叙事。

2018年的教育改革,更是把这个观点作为"核心工具"来强化,我们得聊聊这事儿是怎么来的。

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派了50万大军南下,主将屠睢,副将赵佗。赵佗这个人,河北正定人,正宗的北方汉子。打完仗,他被任命为龙川县令,驻守岭南。

公元前206年,秦朝完蛋了,中原乱成一锅粥。赵佗看准时机,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番禺(今天的广州)建立了南越国。这个国家存在了93年,一直到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灭掉。

地理范围很清楚。北到五岭,就是今天广东北部、广西北部一带;西到夜郎,今天的云贵地区;南到南海,包括越南北部。都城在广州,不在河内。

这是铁板钉钉的历史。

麻烦出在后来。

1428年,后黎朝建立,黎圣宗做了件事,让史官把"五岭是越南的险塞和门户"写进国史

这一写,就写了600年,他们认为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包括了越南北部,那整个南越国的地盘都该算越南的。

等等,赵佗是河北人,南越国的都城在广州,朝廷大臣多数是南下的中原人,这怎么就成了越南国家了?

到了1802年,阮朝建立,阮朝想改国号叫"南越",直接被嘉庆帝否了

嘉庆说得明白:"南越"范围太大,你们只是古南越范围的一小块,广东广西"自汉以来皆为中国"。最后给了个"越南"的名字,意思是"百越之南"。

你以为这事就完了?

1824年冬天,越南京城有个叫阮春振的,拦着皇帝的车驾上书,要求带兵去夺回两广。明命帝让人把奏折烧了,说不准这么狂妄,处罚是什么呢?戴枷一个月,一个月后,放了。

处罚这么轻,说明什么?说明这事在越南朝廷内部,根本不算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

2018年。

越南教育培训部发布新大纲,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历史课必须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工具是什么?古南越国叙事,目标很直接,让学生相信两广是越南"丢失的地盘"。

秦朝版图

我找到了他们教科书里的具体内容。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50万大军南下,在越南课本里被写成"进攻越南、侵占土地、屠杀百姓",赵佗呢?外族侵略者

秦朝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建立行政管理,越南课本写的是秦朝在此设立象郡,对越南进行统治

汉武帝灭南越国,统一岭南,课本里写的是汉朝侵略,越南人民反抗失败

整个教科书的逻辑就一条,从公元前3世纪到18世纪,中原王朝对越南是持续2000年的侵略

我看到一个中国学者的研究,她去越南做田野调查,看了他们的初中历史课本,第八册专门讲中越关系,中国的形象就是"敌手"

举个例子。东汉时期,马援将军平定交趾叛乱,在越南课本里被写成"马援入侵越南"

征氏姐妹起兵反抗汉朝统治,在我们这边是地方叛乱,在他们那边是民族英雄,河内有专门的二征夫人庙,香火很旺。

这种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孩子6岁上学,第一堂历史课就学"越南祖先如何抵抗北方侵略"。年复一年,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反复强化这个观念。

2016年,越南教育部副部长阮荣显还说,要在教科书里增加1979年边境冲突的内容,篇幅要够分量

你去河内的历史博物馆看看,从公元前3世纪到18世纪的展厅,每个都在讲越南人民反抗"中国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胡志明市的范五老街附近,立着陈兴道的塑像,这人是陈朝名将,两次击退元朝军队。塑像很高,身披铠甲,手持长剑,每天都有越南年轻人在那拍照。

越南的年轻人,网上经常发"两广历史请愿",内容很直白:"中国人偷走了我们的北部领土"。

越南个别民众对领土的“狂想”

这不是个别现象,在越南的社交媒体上,这类帖子能得到大量点赞和转发

有个细节。越南的历史博物馆,对中国游客来说是种奇特的体验,你站在那,听着越南解说员用自豪的语气,向各国游客介绍"越南人民反抗中国侵略者的历史"。你的祖先,在那个叙事里,是侵略者

头几次去的中国人都蒙了,多待几天,就习惯了。

街头的历史人物雕像,都是"抗华英雄"。陈兴道、二征夫人、李常杰,每一个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跟"抵抗北方侵略"有关。

现代越南官方怎么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正式立场是赵佗是中国人,南越国属于中国的割据政权,这是官方认定的历史事实。

问题在于,民间教育和官方立场,是两张皮

课本里写的,博物馆里讲的,网上传的,都是另一套,几代人就是在这套叙事里长大的

有个越南学者说得很直白,历史教科书的作用,一方面是扩展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爱国民族心理。结果呢?越南国内的反华情绪非常严重

这里面有个心理机制。

小国对大国,天然有戒备心,用"失地论"来凝聚民族认同,是最简单的办法。把历史改写成"反侵略史",把邻国塑造成"永恒的威胁",民族主义就有了抓手

1979年那场边境冲突之前,越南激进分子喊出"打到邻国过春节"的口号。这口号背后,就是这套历史叙事在起作用,他们真的相信,历史上的"失地"可以通过战争夺回来

我们得理清一个逻辑。

历史叙事,从来不是中性的

越南用了600年时间,把一个河北人建立的、都城在广州的、存在93年就被汉朝灭掉的割据政权,改写成了"越南的失地"

这个改写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后黎朝。15世纪开始,史官把"两广是越南门户"写进国史,这是播种。

第二阶段,阮朝。19世纪初,朝廷里公开有人上书要求出兵夺回两广,这是发芽。

第三阶段,现代教育体系。2018年教育大纲把"古南越国叙事"作为核心工具,从小学到高中系统灌输,这是结果。

600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历史谎言变成"常识"

你跟越南年轻人说,赵佗是河北人,南越国都城在广州,他们会觉得你在狡辩

你跟他们说,越南这个国号是嘉庆帝赐的,意思是"百越之南",他们会说那是屈辱的历史

你跟他们说,公元前111年到公元938年,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辖领土,他们会说那是"北属时期",是被占领

同样的历史事实,两套完全不同的解释系统

这事的关键在于,历史教育,决定了一代人的认知底色

越南花了600年构建这套叙事,目的是什么?凝聚民族认同、塑造外部威胁、建立政权合法性。

代价呢?

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邻国关系被历史情绪绑架,正常的民间交往被历史仇恨污染

2016年,越南准备在教科书里增加边境冲突的内容。

官方说法是"篇幅要与所需传达的信息相符",什么信息?北方邻国是威胁,历史冲突可能重演,年轻人要有警惕意识

这种教育,培养的不是历史学家,是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者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越南网络上的年轻人,真的相信两广是他们的"失地"。他们会在地图上标注"被占领区",他们会计算"如果收复两广,越南面积会增加多少"。

这不是几个人的想法,是一代人的集体认知

历史教育的力量,就是这么大。

从赵佗建立南越国到现在,2200多年过去了。一个本该尘埃落定的历史问题,被一次又一次地挖出来,重新包装,注入新的政治含义

600年前,史官写下"五岭是越南门户",今天,这句话变成了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

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真相,成为了工具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研讨会︱外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2019年9月报道,上海师范大学学者刘晓晨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工作坊上发表关于越南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报告。

观察者网:《越南考虑在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中越战争等内容篇幅》,2016年2月报道,越南教育部副部长阮荣显公开表示将修订教科书内容。

来源:健康陪伴丁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