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得从加沙那边的冲突说起,今年10月11日正好是两周年,伦敦街头一下子就炸了锅。英国的亲巴勒斯坦团体组织了场大游行,从海德公园起步,一直走到议会广场,中间还绕过唐宁街。规模可不小,报道说有好几万人,甚至有媒体直呼五十万级别,反正人山人海的,堵了数公里路。刚
这事儿得从加沙那边的冲突说起,今年10月11日正好是两周年,伦敦街头一下子就炸了锅。英国的亲巴勒斯坦团体组织了场大游行,从海德公园起步,一直走到议会广场,中间还绕过唐宁街。规模可不小,报道说有好几万人,甚至有媒体直呼五十万级别,反正人山人海的,堵了数公里路。刚好赶上新一轮停火协议生效第一天,但大家伙儿压根儿不买账,觉得这停火就是个临时补丁,治标不治本。英国政府前阵子还在推什么“持久加沙停火方案”,可示威者觉得这套说辞空洞得很,外交部也没直接回应,估计是避着锋芒。
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加沙那边的局势两年了,伤亡数字堆得老高,国际社会斡旋来斡旋去,总也解决不了根子问题。伦敦这边的游行不是头一回了,2023年冲突刚起头时就开始了小规模集会,到2024年就升级成全国性行动,今年更是推向高潮。组织方巴勒斯坦团结运动,也就是Palestine Solidarity Campaign,提前几个月就在社交媒体上吆喝,号召大家出来发声。参与者不光是穆斯林社区,还有犹太裔、基督徒啥的,跨宗教联盟挺有意思的,标语上写着“不同信仰,共同正义”,这点子接地气,吸引了不少平时不掺和政治的人。
英国的中东政策这些年一直摇摆不定,一方面卖武器给以色列,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投票时偶尔站边巴勒斯坦。示威者瞄准的就是这矛盾点,觉得政府在两头讨好,结果啥也没办成。尤其是大选前夕,这场游行来得太及时,民众压力直冲决策层。警方出动了两千多警力,整体还算平稳,没闹出大乱子,就零星几起口角。
领头的这个人叫本·贾马尔,Palestine Solidarity Campaign的执行主任,2016年上任的,头一个巴勒斯坦裔掌舵人。他出生在伦敦,爸妈一个是巴勒斯坦牧师,一个英国老师,家族1948年那会儿就从西耶路撒冷逃难,搁谁身上都得记一辈子。贾马尔早年干社会工作,帮过家庭暴力受害者,组织经验老道,讲话总直奔主题,不绕弯子。他在工会会议上混得熟,经常拉盟友,强调跨群体合作,这回游行里犹太裔和穆斯林一块儿站台,就是他的手笔。
参与者五花八门,有本地巴勒斯坦移民后代,也有英国白领、学生啥的。一位英籍巴勒斯坦老师带全家来,估计是想让小孩儿亲身感受历史。报道里提到,队伍里啥宗教都有,标语牌上画着巴勒斯坦旗,很多人脸上也涂三色条纹,挺有视觉冲击的。
贾马尔在现场对媒体放话,说这不光是为停火,是为根本权益,占领状态不除,压迫机器就转个不停。他强调运动会接着干,直到巴勒斯坦人在自家地儿上过上自由日子。这话听着朴实,但戳中要害。PSC这组织草根味儿重,靠志愿者和捐款维持,网站上全是行动指南,从校园宣讲到公司抵制,全覆盖。贾马尔上任后,游行人数从几千蹿到几十万,2023年冲突高峰时他主导全国协调,2024年还办过反种族隔离研讨会,今年上半年就预热了6月的游行。
大家吼的“停止占领”,直指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控制,从西岸到加沙,全是痛点。标语上还写“终结种族隔离”,这不是随便编的,是基于联合国报告和人权组织的评估,说以色列的政策有隔离意味,隔离墙、水资源分配啥的,都不公。示威者觉得停火协议太浅,顶多缓口气,根子上的占领、定居点扩张、武器供应,全没碰。贾马尔点明,军事停火不等于持久和平,压迫制度还在,巴勒斯坦人权益就悬着。
来源:青山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