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瞬间,让你觉得游戏行业是个草台班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11:14 1

摘要:“游茶圆桌”是游戏茶馆和知乎联合推出的问答栏目。我们会每周就一些话题与从业者们展开讨论,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会为每期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两位用户,送出一份游戏的Steam Key。

“游茶圆桌”是游戏茶馆和知乎联合推出的问答栏目。我们会每周就一些话题与从业者们展开讨论,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会为每期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两位用户,送出一份游戏的Steam Key。

都说“世界不过是个草台班子”。越是身处其中,这样的感觉往往越强烈。

游戏行业也不例外。上至年入百亿的头部项目,下至几人成军的独立开发,都难免在过程中经历奇奇怪怪的人、事、物,事后往往令人感慨:“这样居然也能把游戏做成吗?”

就拿历史包袱来说,曾有从业者用“奇石、怪松、云海、温泉”来形容一些老项目引擎里的屎山代码。

奇石:你无法想象这些功能是怎么架构起来的,但是它就是一层叠一层,还有互相依赖关系;

怪松:你无法理解这个功能是怎么从组件的夹缝处生长出来的;

云海:学习的时候如坠入云雾中;

温泉:我在温泉中拉一泡,不会有谁发现吧,反正隔壁那谁也拉了……

这样的描述让人哭笑不得。这还只是历史包袱带来的难题,若叠加协作、管理、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草台感”还将指数级增加。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只能负重前行,但这可能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

本期游茶圆桌,我们与从业者们聊了聊:“哪个瞬间,让你觉得游戏行业是个草台班子?”

▍深圳某码农

游戏项目本质上是软件工程。策划(项目经理)提出需求,经过程序员、美术、文案、音效、QA等等多个团队的共同合作,最终完成一个游戏。而当一个项目越大,涉及到的团队规模越大,涉及的开发人数越多的时候,那“草台班子”可就到处可见了…

玩家们在喷一个游戏时,经常会说:“难道开发者都不自己玩一下自己开发的游戏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有些人真不玩。

“完全不玩自己开发的游戏”这样讲有失偏颇,不是所有的开发者都完全不玩自己开发的东西,但我确实遇到过不止一个。

我遇到的很多程序员不但不玩自己开发的游戏,甚至根本不玩任何游戏。需要开发某个功能的时候,程序懒得读策划案,会直接问策划“要抄哪个游戏?给我看看视频就行”。对他们来说其实完成策划需求更重要,有些细节只要策划不提,他们就不会去实现。你也不能找他们的茬,因为“策划案子上没写”。

有时候玩家会很困惑,同一个品类的游戏,明明其他同行都踩过的坑,为什么同品类新游戏还会犯,可能就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策划觉得大家对游戏都很熟悉了,写案子少了两句细节,程序也放着没管,做完交货了,策划大概跑了跑没问题啊?然后功能就上线了。

而美术不玩游戏的比例其实也不少…毕竟对于美术的工作来说,“视觉上看上去好看”最重要。至于游戏性或者说其他什么东西,那不是他们的工作范围……所以有时如果一个游戏开发团队的美术人员话语权过高的话,这其实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甚至会出现美术为了自己的工作指标,也就是视觉上的好看与否,去牺牲策划的设计,或者强行拉着整个团队的大部分产能,在游戏主核心玩法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去堆美术,让游戏至少看起来好看,给老板能交差。至于玩起来怎么样,他们可能真的不关心……

什么?你问测试?测试流程是跟着测试用例跑的,测试用例是按照策划文档写的,策划文档没写,那我为什么要测?

至于策划,一段线性的流程他们可能自己已经在引擎中跑了成百上千遍了,根本不可能有“玩”的心态了,如果流程和玩法上真的有什么问题,他们早就感觉不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游戏一定要公开对外测试,其实负反馈不是坏事,闭门造车一万年开出来就散架(其实造不出来才是常态),那才绝望。

哎,总之大家都在努力把草台班子撑着不倒塌吧,希望自己未来几年还撑得住。

▍某厂谜语说书人

一段行业见闻,我用比喻来说:

话说刘备刚到成都,站稳脚跟,准备成就霸业。

麾下大将魏延想用奇招,收了汉中,刘备应允。魏延开始招募人才,做征战准备。

准备一年后,有一散人,名叫黄浩(虚构人物),前来投奔魏延,魏延赏识黄浩,就让黄浩经常参与大决策。黄浩出了一策,要大改军制,魏延及副将们皆应允。但实施几个月,将士仍不理解黄浩政策的实际内容和意义,因此难以开展落地,魏延就下令作罢,且再花了数月回归旧制。

魏延准备的几年,一开始大军不成规模,而后欣欣向荣,可黄浩投奔出策,导致拖慢了半年进度。魏延并未责怪黄浩,仍认为其是大才,但黄浩执意离去,魏延百般挽留不住,挥泪告别。

准备若干年后,魏延大军操练整备的七七八八,就开拔初战张鲁。谁料大军刚出,在尚未看出胜负几何之时,刘备突然下诏,让魏延原地解散,招募来的将士解甲归田,魏延及副将回成都操练旧部。魏延不解,只得照做,回到了成都,回到了以前的生活。

可魏延回成都后不久,刘备又下诏,拜黄浩,征北大将军(几乎跟魏延同级)招募兵马,筹谋攻取汉中,且直接跟刘备汇报,无需通知其余官员。

坊间猜测,那黄浩定是直接觐见了刘备,与刘备大表自己的宏图伟策,比如更少的军队,更快的速度,夺取汉中,把刘备画饼画的一愣一愣,这才拜他黄浩大将军。

汉中这个目标一开始就定在那,刘备也准了,后来又说汉中不值得打了,裁军裁完了,又再立新帅、建新军,从散人直接官拜大将军,只能说十分之草台了。

▍某发行 牢王

哪个瞬间觉得游戏行业是个草台班子?当我入职第一件任务是帮公司注册Steamworks的时候。

(编者注:Steamworks是Valve公司为游戏开发者与发行商提供的一整套工具与服务,旨在帮助他们在Steam平台上构建、分发和优化游戏。)

▍某不知名策划 Jason Todd

前几年在某华南厂工作时,制作人是ui出身,主美是他嫡系,可想而知美术的话语权很重;但是整个项目美术水平极差,美术资产上做不了一点设计上的发挥,非常依赖于策划找到的参考,并且参考需要和需求完全一比一的能对应上,比如那个项目是个国风俯视角3d项目,那么你的参考就必须是个国风俯视角3d;到最后已经到了策划的需求直接罗列几十个参考,美术从其中挑能做的去做,设计上的整体性已经不再考虑了,甚至连游戏中金木水火土这种特效的色系都要策划去从参考中寻找。主美本人还和项目中助理关系不清不楚,他老婆在外地,某个周末还有同事看到他和助理俩人手挽手出去逛街,如胶似漆,十分甜蜜。

至于制作人,没有看出来任何的带项目的能力,每天上午基本不出现,对任何需求或者玩法的纠正仅限于ui布局甚至字体,自己的游戏基本不怎么跑,别的游戏也不怎么玩,每天在工位上干得最多的是刷抖音,很多时候拍脑袋的想法就是,我在抖音上看到某个某个游戏很不错,然后就去做吧。就这样的卧龙凤雏,项目做了4年,换了一次又一次方向,眼看着从刷子游戏换到一念逍遥再从一念逍遥换到slg,上线遥遥无期,感觉这样的团队可以说是草台班子这四个字的完美诠释,也不知道老板是如何容忍这两个人带团队到现在的。

▍某策划 404

每个瞬间都让我觉得如此。我是一个战斗技术策划。例如:程序跑来问我锁敌的算法;程序问我实现方案;程序让我实现各种技能;大领导让我在demo期不断实现各种细节功能,同时这些功能优先级非常高——眨眼、眼球转动、转头、调整好IK、程序化移动等等。总之没有一个和核心玩法相关的东西。

▍某插画师 MOMO

魔兽世界国服停服时,就像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当时魔兽玩家论坛里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但等到尘埃落定,我们才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两个商人讨价还价的结果而已。毁掉无数艾泽拉斯勇士们家园的不是现实世界的生计,不是那个邪恶的燃烧军团,是一个坐在办公桌前数钱的贪婪胖子。暴雪说着漂亮话却不做出任何承诺,网易连拆办公室都要拿来直播榨干最后一滴油水,玩家们各奔东西,兜兜转转两年后再开国服似乎一切又照旧。

没有套路,没有反套路,没有勇士,没有反派, 有的只是太阳下发生过无数次的事。

▍策划 小锅子

说来好笑,在上家公司经历过那些事情之前,我从来不觉得游戏行业会和草台班子挂钩。带我入行的师父在上海做剧情风生水起,而他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当一个策划”而不是“演一个策划”。我深以为然,直到在上家公司见识到了某个空降的制作人。

那时候大家进入了一个研发低效的瓶颈期,想要表达和设计的东西总出现问题,所以制作人扛旗子的消息来临,我们都觉得有方向了,没有想过那是深渊的开始。

当一个制作人坐在高位一年以上没有出过任何方向性的指示,没有版本规划文档时,整个游戏研发就变得像是草台班子一样儿戏了。有一拍脑袋“OK我们直接把现在这套系统推倒,核心玩法改成类似《XXX》那样,绝对能成!给你们一周时间出方案。”的口头指导,也有不懂装懂连一个竞品也没有玩过、没有看过市场数据张口就是“我不喜欢”的时刻。

临时丢出来一个3天后就要对外的目标,让大家全部都给他的大话和谎言擦屁股。每天加班过凌晨,还要求每人每天提交加班申请不能超过8小时——这种情况,在一年内几乎每个月都要经历个一两次。

就这样,还只落了个“能力太差,除了我这里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你提升”的评价。回想到制作人空降之前的版本,玩法还保留着特色,只是因为精进的道路出现瓶颈,所以现在就要全部扼杀吗?

我们能看到他在各个部门中间传达错误的反馈,挑拨策划、程序、美术三边的关系。还能看到因为和他关系好就招进来的程序在看着b站免费编程教程学怎样打包和代码。他甚至可以只手遮天,把顶上的老板哄得连现在游戏是什么样都不晓得。而他天天的工作,竟然就是在各处玩手机,有事情忽然喊他的名字,竟然会见识到那种高中时偷偷背着家长玩手机而慌乱收起变为一脸正色的反应。太抽象了。

我周围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地生病了,走了,心灰意冷了,我也一样。我们经常笑说在搬弄是非、不肯负责、毫无指导的制作人皇上面前,不需要不想上台当丫鬟和太监的非演员。

▍一般路过音游人 小雪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游戏行业有点草台班子,许多游戏在开发、发行和后续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低级失误、混乱的决策可太多了。

就拿最近的说,《明末》首发时,发行商505发错预购奖励,因为steam上的设置不当导致环国区降价的操作导致游戏被大炎上。甚至被炎上也没有及时的道歉,很难想象这是一家老牌发行商干的事情。

《空洞骑士:丝之歌》在开发时不进行公开测试导致首发难度很高;游戏发售前死活不开预购,首发玩家把steam挤爆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才能正常游玩;Team Cherry这么有名气的工作室居然只找了一个做汉化5年不到的人来汉化,汉化的一坨不说Team Cherry还没去校对,给玩家端上来的汉化人看不懂神也看不懂,只有神人能看懂。这些操作看着不像是一个游戏销量千万级别的工作室干得出来的。

有些事情真的很莫名其妙,给我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来源:游戏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